如果说做生茶靠的是运气,那么熟茶一定是比拼的实力和技术,其实更重要是需要时间的沉淀,发酵场地需要时间来养,制茶细节需要时间来养,如果站在更长远的截点来看,有一颗良好的心态,和这个行业有的发至内心热爱才能坚持,谁也说不准茶价会不会跳水,到时候自然就知道谁在裸奔了。
在澜沧,目前拥有厂家不足三十家,相比勐海是非常非常小的一个体量了,拥有自主发酵技术应该不足二十人,可以很自豪的说,我也算是这其中之一。我从广西的师傅得以启蒙,广西师傅源自下关茶厂,并继续深造于云南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周应揆老先生,对于发酵我还只是一个小学生,当然,这一切还得益于茶客对我包容,因为包容才有了前行的可能。
在目前这个浮躁的市场上,尤其是在淘宝这个领域修炼内功的品牌并不多,这也是我有底气的原因,并不那么急躁的原因,我并不那么急于套现,套现可以走人,却无法走出这个事业。很多品牌把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投入到营销的环节,一个既成的事实是,一些后进的小品牌,甚至一些在业界都很有名气的企业都是租用场地发酵,或者买原料用别人场地代加工,或者直接买别人发好的熟毛茶,于是近些年熟茶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产品同质化很严重,百家一味。
所以现在的熟茶拼的是营销,什么春茶发酵的熟茶来了,古树熟茶来了,头春茶发酵也来了,这是噱头,是一种希望通过改变一个点就改变全局的一厢情愿的营销手法,当然这也是我的短板,适当的营销还是很有必要的,相信大家也会理解,毕竟,我还是希望走的更远。
就社会化的分工来说,代加工无可厚非,瞧瞧我们的沿海工厂那代加工的海了去了,芭比娃娃、t恤衫、手机壳之类的,不胜枚举,似乎熟茶的代加工不是什么问题。恰恰就有问题。
如果熟茶只是代加工了,那你何来什么发酵技术,何来什么发酵概念,又如何将自己的产品与别人区别开来呢?一个连自己的发酵场地都没有的企业,一个仅能指定原料的企业,你有什么话语权可言,拼配吗,笑话,你连像样的发酵场地和技术都没有,敢谈拼配,无非玩的还是广告营销,圈钱抓人的游戏。
可以失败,可以做出并不成熟的产品,但是必须去把握最核心的技术,等潮水退去,我可不想裸奔。
我们都知道一块发酵场地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我们知道在发酵中占据优势的微生物有曲霉,包括黑曲霉、米曲霉、聚多曲霉、烟曲霉、散囊菌等;青霉、木霉、根霉、毛霉、酵母菌等其他微生物,但是这种优势菌种及其组成比例在现实环境中是需要长时间的韵化和固化的。
方法包括养地、发酵和发酵完毕空余时间的养护三种方法,最重要的是经常性的发酵,这样不断创造适宜发酵微生物生存的环境,让他们在生产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然后与其他非优势菌类产生拮抗,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和环境,才能最终在微生态环境占据主导地位。养地则是这个过程的开始,而养护则是发酵空余时间的补充,就是在发酵场地空置的时候用熟茶灰铺地,浇水浇透,类似发酵,是一种固化优势微生物种类和比例的方法,如此一块成熟的发酵场地才能形成。
这些操作当然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这需要时间,这种方式不亚于人为改造一个微生态环境,微生物之间,优势和非优势微生物之间会不断的斗争,抵抗,争夺有限的生存环境和能量来源,期间会出现反复,最终一个稳定的微生物结构才会形成,发酵环境改造完毕。
那得多长时间?
短则十几年,长则二三十年,七八年勉强够用。这就麻烦了,要是自己改造那就真是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黄花菜都凉了,品质还不能保证,何必如此,那就代加工吗,省时省力真划算。
相关文章:
澜沧味,熟之美:好的熟茶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哪些?
澜沧味,熟之美:澜沧味形成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