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普茶已然遇冷,更具悲剧性的是,市场正宗的新会柑普反倒积压,而广西、浙江、福建柑普、桔普却产销两旺,咄咄怪事,咄咄怪事也!
【1】柑普茶过快发展,而普及和推广工作滞后,步子迈的太快,扯到了蛋是新会柑被逆淘汰的重要原因。2017年柑普茶产量突破了6000吨,仅以新会柑普为例,几乎所有的普洱茶企业,以及部分白茶、黑茶企业都涉足新会柑,加上广西、福建柑普这个数字就更大,保守产量在万吨以上。
剧增的产能,而相关市场的培育和对消费者的引导不够,非新会柑,桔普、柠檬普的加入更让市场乱象丛生,消费者无所适从,在他们并未具备起码的辨识能力的时候,显然选择将变得更加困难!
大家都在抢着上产能,基本的市场普及就顾不上了,毕竟这类型工作耗时长,而且短期效果并不显著,再者市场接受还得需要时间消化。急功近利之下,让假冒伪劣钻了空子,后来居上,登堂入室,喧宾夺主。
【2】柑普茶确实喜闻乐见,非常好推广,就算一个对普洱茶完全陌生的人,也不会排斥,柑普香气好,小巧玲珑,随泡随饮,难以拒绝,有非常大的受众面,上至八十岁的老太太,下到3岁的小娃娃,都可以成为潜在的消费者。
可是,太多的人不要说新会柑和非新会柑,就连桔和柑的分不清,至于两者做出来的柑普、桔普区别是什么,就更一脑袋浆糊了,你还要推功效,老天,你是对消费者有误会,还是对自己有误会?
可怜的消费者面对这种情况,加之新会柑又因为增长太快,价格飙升,性价比急剧拉低,正宗的新会柑普基本都在250一斤以上,桔普可就太便宜了,30、50多一斤的都算高价,论性价比完全可以把新会柑普按在地上摩擦,我在搞不清区别的前提下,当然选最便宜了,这是最稳妥和保险的方法。
市场标准的缺失和准入机制的不完善也让假冒伪劣趁虚而入,虽然新会柑普是正宗的柑普,不过并无相关业界标准,也没有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正好是浑水摸鱼的时候,不造假简直没天理,于是你摸一把,他也摸一把。教科书一般的劣币驱逐良币!
【3】正宗也没用,市场不认又如何,都说客户是上帝,可现在上帝都救不了你,他自己都一头雾水。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我的正宗,我做的好,酒香不怕巷子深,就可以产销两旺,躺着数钱!
真正的好,不知是你觉得好,大家觉得好才是真正的好,只有这样柑普才会重振雄风,也一定会重振雄风!
毕竟假的就是假的,套上再华丽的外衣还是假的,难不成能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