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现在山头茶这么火,喜欢普洱茶的茶友更是对某些山头青睐有加,如昔归、冰岛、老班章等等。有些茶友为了追寻正宗山头茶,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地去到这些村寨和茶山游览、参观。但是,还是有很多茶友无法真正到达这些山头村寨一览茶山的风采。今天,作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老班章”的发展历史和村寨的真实面貌。
咱们先来说说“班章”这个名字的含义。“班章”二字源自傣语:“巴渣”,意为:“一条鱼”。汉语音译为:“班章”。
稍微了解普洱茶的朋友都知道有“老班章”、“新班章”之分,那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班章”呢?这得从很久以前说起,且听我慢慢道来。
据传,公元1476年,老班章村的哈尼族先祖,自毗邻的格朗和山迁徙至此。慷慨的老曼峨寨布朗族先人,应到来的爱伲人请求,将老班章村周边的山地、林木、田坝及已是数百年树龄漫山遍野的大树茶一并出让给客居的爱伲人,为此老班章爱伲人自建寨先民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岁岁年年向老曼峨寨奉献谷种及牲畜,以示世代不忘布朗族的恩典。
公元1800年前后及公元1950年左右,老班章村因人丁兴旺,先后经历二次人口迁出,其中60年前搬离的人群移居距老班章村一山之隔约20余公里处生活,为区别于迁出地故取名“新班章”,称老寨为“老班章。”
据载,公元300年前后,今日老班章村所在地,就已是现老曼峨寨布朗族先民世居辖地,如今依然星罗棋布在老班章村古茶园中生机勃发的千年乔木大茶树,就是这一历史变迁的见证。
1954年3月,地辖老班章村的布朗山成立了全国唯一的布朗族乡人民政府。老班章村的爱伲人民自此改变了千百年只由“龙巴头”统领,信奉鬼神巫师的历史传统。
1987年,老班章村实施按人分田地、茶地和山地到户的承包制,结束爱伲人世代狩猎种地缺衣少食的贫困历史,进入到人人温饱的年代。
1992年,老班章寨全村竭力集资数万元,青壮年人人出工,从原始森林中的羊肠小道,人背肩扛将百根水泥电杆抬上布朗山,终结了世代靠火塘和松脂照明的“黑暗”年月。
2002年,政府修通了老班章村通往外界的乡村路,结束了千百年来老班章人与世隔绝的历史。自此秘藏深山的千年老班章茶渐为外界所认知,独特品质渐为人们所喜爱,价值渐显。至2007年,老班章村100余户茶农,户年均收入近10万元,已告别温饱步入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