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弄的老人们我还记得,黄校长家有台留声机,小学生们都爱去他家听唱片,逢年过节黄子树还给每位学生发一块糖一元钱。黄子树的夫人模样端庄、衣着朴素,人很勤劳,待人非常客气,大户赛离公弄有七八公里路,年纪小的学生平时就住在学校,黄太太就将住校学生领来家中一日三餐跟着黄家吃,60多年过去了,黄太太在公弄、大户赛一带依然有好口碑。
1950年解放军已开进博尚,黄子树赶着20多匹马,带着妻儿带着家产离开了公弄出走缅甸,从那以后再无消息。
公弄大寨旁边有个佤族寨,称公弄小寨,现有52户人家。小寨的佤族是清朝中期从七八十公里以外的大勐俄迁来。佤族与布朗族都是古濮人的后裔,在语言上有部分相通,佤族也善于种茶,民国时期小寨也种了上百亩茶园,黄子树也收购佤族寨的茶。佤族人吃苦耐劳走山路尤为快索,黄子树的马帮下缅甸时,都有小寨的佤族青年随行赶马,由于接触汉文比较早,现在公弄小寨的佤族住房与衣着都与汉族相同,但在寨子里他们仍讲佤语。
新中国成立后,公弄成为双江首批新式荼园示范区和优良茶种培育地1954年中茶公司便派茶叶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贡惠英、肖时英等进公弄采集茶种、收集资料,做老茶园改造的准备工作。1957年以后公弄开始建新式茶园,并向外输出茶苗茶种。1986年云南省茶科所所长张顺高又带领科研人员桂明英、梁凤铭、董加相等在公弄驻村3个月,做光布朗族母亲和她五个美丽的女儿谱、土壤、种籽的分析考察,为公弄茶种选培作跟踪研究。
公弄坡陡水田很少,新中国成立以后,公弄一直是以茶业为主。从1957年至2000年,公弄新植了上千亩茶园,走进公弄远看近看山坡上都是茶。由于公弄大叶种茶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受关注、重视,品种不断优选,使公弄茶具有公弄大寨有许多民国年间的茶园很高的知名度,公弄茶价格历来较高,但仍然好销。
双江勐库戎氏茶叶公司现在公弄设有收购点,公弄茶一半都供给戎氏荼叶公司。
公弄还是一个红茶加工的大寨子,公弄是双江县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建红茶初制所的村寨。1956年从凤庆、临沧和外省来的红茶技术员到公弄传教红茶制作技术,公弄的布朗人都会加工红茶,公弄布朗人人做的红茶金毫显亮、汤色艳丽、滋味甘醇,几乎全被大厂收购。近几年,公弄人用民国老茶树做的红茶被视为珍品,产量少、价格高不易买到,公弄老树红茶正在成为勐库的又一品牌茶。
小户赛公弄村委会另一个名气很大的寨子就是小户赛,小户赛与公弄大寨隔着条深壑,现在公弄大寨到小户赛已有土公路相通,土公路顺山绕约12公里,但雨季仍然无法通行,车不能通时,顺沟谷走小路1个半小时可走到小户赛。小赛有名是因为它有勐库面积最大的古茶园。双江目前古茶园保留得最多,保在得最好的当数小户赛村,研究双江茶叶历史,考察古茶园,小户赛是个不能不去的地方。
小户赛现有200多户人家,由三个寨子组成,一个汉族寨,两个拉祜族赛,三个寨子连排等高坐落在邦马大雪山主峰的半腰上,汉族寨与两个拉祜族寨相距约1公里。小户赛背后的高峰便是邦马大雪山,野生古荼树最集中的那片原始森林就在其上,从直线距离算小户赛到野生茶王树所在处的距离比大户赛近得多,但小户赛背后的小户赛拉祜族寨山太陡,峭壁耸立,难以攀登,所以人们去邦马大雪山看野生大茶林一般都从大户赛走。小户赛人早就知道寨子背后的大山原始森林里有许多野生荼树,自古以来就将寨子背后的山称为大茶山。大茶山上有两条水量很大的溪流从山顶流下来,一条穿过寨子,一条从寨子旁边流走,小户赛人将这两条溪流分别取名茶山沟和茶山河,这个叫法从先辈流传下来已不知有多少代了。
小户赛有一个汉族寨、两个拉祜寨,汉族寨叫以寨,拉祜族寨分别叫梁子寨和洼子寨,汉族有50多户,拉祜族有150多户,汉族寨的人会讲拉祜话,拉祜人与拉祜人交谈用拉祜话,拉祜人与汉人交谈用汉话,小户赛人老老少少都会两种语言。小户赛是双江最典型,最可观的古茶村,走进小户赛放眼望去,树围超过1米的古茶树房前坡上随处可见,双江悠久的种茶历史在这里真实而鲜活地展示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