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由于违反了自然规律而遭致破坏土壤资源的现象也是不少的。中国土壤仪器网通过文献整理得知,据柯夫达在1977年的估计,地球上由于水蚀、风蚀、砂化、盐化、碱化及酸化而使土壤板结、有机质消耗和土壤流(吹)失而遭致恶化的土壤面积,每年会损失耕地近一亿亩。美国*的估计,每分钟有成千上万吨的表土流出密西西比河口,由于农业结构的改变,七十年代土壤流失量大大增加,砂化也在加剧。而自然界补充表土大致要花100年(一个世纪)才能补充1英寸左右。我国土壤遭受侵蚀与恶化的情况也不容忽视,虽然多年来做了农田基本建设,控制了一些地方的水土流失现象,但某些地方还是存在土壤侵蚀与恶化的现象,个别地方还是很严重的。
吉林省的土壤侵蚀与恶化的现象,在东部山区主要是水土流失问题。由于森林火灾、滥砍监伐以及管理不善,使森林受到很大破坏,森林—经破坏,坡度大的地方,就会造成水土流夫。部分地方引起沼泽化的发展,例如由温江到天池一带,很多迹地长起“塔头墩子”,有些黄花松甸子由于无人管理,日趋衰亡,让位于沼泽植物。而对于土壤养分变化的测定分析可以使用 土壤分析仪进行快速的测定分析
毁林开荒造成水土流失,许多山坟地受到侵蚀,致使土层变薄,土色变浅,肥力降低,石砾增多,严重的地方已经成为“黄石砾子”,岩石一经裸露即变成荒山秃岭。山坡冲下来的泥砂,还会造成河床的抬高,引起河川改道和泛滥成灾,危害农田,以致破坏土壤。在中部地区则由于施肥量少,管理不当,使土壤肥力有下降的趋势。在一些漫岗地上也会造成水土流失,或由于片状侵蚀,黑土层变薄,有的地方已成了“破皮黄”。有的地方冲沟也有发展。
在吉林省的西部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少雨多风,土壤受风蚀严重,还有砂化及盐田化的问题。一般说来由于有机肥料施用量小,土壤中有机质矿化度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减少。由于盲目开荒,使己固定的砂丘又重新活动起来,风砂移动,埋没良田和草原,造成土壤的砂化。过度放牧以及破坏草原植被会引起草原的退化,使草原土壤的盐碱化有所发展。或者不经勘测设计,在苏打盐碱土区随意修建蓄水塘坝、渠道,插花种水田,大水漫灌等,造成大片土地和草原次生盐碱化的发展。这些问题如不及早注意防止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下去是“后患无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