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6年-1978年):以intel公司的mcs-48系列单片机为代表,成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开始了工业控制领域的智能化控制时代。
特点:无串行i/o口,中断处理较简单,片内ram、rom容量较小,且寻址范围不大于4k。
第二阶段(1978年-1983年):以intel公司的mcs-51系列单片机为代表,结构和性能在不断改进和发展。
特点:带有串行i/o口,具有多级中断处理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为16位,片内ram和rom容量相对增大,有的片内还带有a/d转换接口。
第三阶段(1983年-):高档8位单片机巩固发展及16位单片机推出阶段。此阶段主要特征是,一方面不断完善高档8位单片机,改善其性能、结构,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另一方面发展16位单片机及专用单片机。
特点:片内ram和rom的容量进一步增大,片内ram为232字节,rom为8k字节,片内带有高速输入输出部件,多通道10位a/d转换部件,8级中断处理功能,其实时处理能力更强。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大容量、高性能化;小容量低价格和外围电路内装化等几个方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