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翅蝽防治

发布时间:2023-11-01
茶翅蝽(halyomorphapicusfabricius),半翅目,蝽科。别名臭木蝽象、臭木蝽、茶色蝽。主要危害梨、苹果、海棠、桃、李杏、山楂、樱桃、梅、柑桔、柿、石榴等植物。
为害特点成、若虫吸食叶、嫩梢及果实汁液,梨果被害,常形成疙瘩梨,果面凹凸不平,受害处变硬、味苦;或果肉木栓化。桃、李受害,常有胶滴溢出。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16毫米,宽6.5~9.0毫米,扁椭圆形,淡黄褐至茶褐色,略带紫红色,前胸背板、小盾片和前翅革质部有黑褐色刻点,前胸背板前缘横列4个黄褐色小点,小盾征基部横列5个小黄点,两侧斑点明显。腹部侧接缘为黑黄相间。卵短圆筒形,直径0.7毫米左右,初灰白色,孵化前黑褐色。若虫初孵体长1.5毫米左右,近圆形。腹部淡橙黄色,各腹节两侧节间各有1长方形黑斑,共8对。腹部第3、5、7节背面中部各有1个较大的长方形黑斑。老熟若虫与成虫相似,无翅。
生活史及习性年生1代,以成虫在空房、屋角、檐下、树洞、土缝、石缝及草堆等处越冬。北方果区一般5月上旬陆续出蜇活动,6月上旬至8月下产卵,多产物叶背,块产,每块20~30粒。卵期10~15天。7月上旬出现若虫。6月中、下旬为卵孵化盛期,8月中旬为成虫盛期。9月下旬成虫陆续越冬。成虫和若虫受到惊扰或触动时,即分泌臭液,并逃逸。
防治方法
1、越冬期捕杀越冬成虫。
2、受害严重的果园,在产卵和为害前进行果实、果穗套袋。
3、结合管理随时摘除卵埠及捕杀初孵群集若虫。并应强调在各种受害较重的寄主上同时进行防治,以压低虫口基数。
4、药剂防治。于越冬成虫出蜇结束和低龄若虫期喷50%磷胺乳油1000~1500倍液、50%敌敌畏乳油或90%敌百虫800~1000倍液;50%对硫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等有机磷剂;2.5%敌杀死(溴氰菊酯)乳油、2.5%功夫乳油或20%灭扫利乳油3000倍液等菊酯类药剂;以及50%辛敌乳油等有机磷和菊酯类复配药剂均能收到较好防治效果。
上一个:索尼电视投屏怎么使用 苹果手机(索尼电视投屏怎么使用教程)
下一个:门牌号250号好不好(门牌2504什么意思)

隧道止水带的安装应符合什么规定?
红茶是怎样制作的
租用dns域名好不好?有哪些交易方式?
乌龙茶萎凋做青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研究
紫藤的管理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win11睡眠后黑屏打不开(win10睡眠无法唤醒黑屏但是电源亮着的)
1n5408功率二极管_引脚配置_应用领域-
PLC控制设备手动和自动切换功能的方法
普洱茶的几个“死对头”
白蜡树种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