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大蚜[cinaratujafilina(delguercio)]又名侧柏大蚜,是公园、绿地、苗圃和庭院柏树上的重要害虫,特别对侧柏绿篱和侧柏幼苗危害性极大。该虫属同翅目大蚜科,国内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江西、台湾、陕西、宁夏、云南各省区,主要为害侧柏、圆柏、金钟柏、铅笔柏等柏属植物。
为害特点常群集在幼茎、嫩枝表面吸食,虫体密布成层,大量排泄蜜露,引发煤污病,轻者影响苗木生长,重者苗木干枯死亡。
形态特征
成蚜体咖啡色。触角端部、复眼、喙第3-5节、足腿节末端、跗节和爪及腹管均黑色。触角6节,第3节最长。有翅孤雌蚜体长3.0-3.5mm、翅展7.5-9.0mm,白色体毛尤其在足及背侧较密、翅面亦有白色绒毛,中胸背板骨片凹陷成“x”形斑,前翅前缘脉黑褐色、近顶角2个小暗斑;腹背前4节各整齐排列2对褐色斑点、腹末稍尖。无翅孤雌蚜体色稍浅,体长3.7-4.0mm;胸背黑色斑点组成“八”字形条纹,腹背6排黑色小点、每排4-6个;腹部腹面覆有白粉,腹末钝圆。雄成虫相似于无翅孤雌蚜,体长3.0mm左右,腹末稍尖。
若蚜初产桔红色,长约1.8mm,3天后咖啡色,形似无翅孤雌成虫。
卵初产棕黄色、后黑褐色。长椭圆形,长约2.0mm,宽约1.1mm。
发生规律全年寄生于侧柏,为留守型。该虫在北京地区年生10代左右,以卵在柏枝叶上越冬(南方地区以卵和无翅雌成蚜越冬)。翌年3月底至4月上旬越冬卵孵化,并进行孤雌繁殖。5月中旬出现有翅蚜,进行迁飞扩散,喜群栖在二年生枝条上为害,北京地区5-6月、9-10月为两次为害高峰,以夏末秋初为害最严重。10月出现性蚜,11月为产卵盛期,每处产卵4-5粒,卵多产于小枝鳞片上,以卵越冬。特别是侧柏幼苗、幼树和绿篱受害后,在冬季和早春经大风吹袭,失水极容易于枯死亡。
蚜群主要栖息于树皮光滑的红棕色枝条上,鳞叶上分布较稀疏;6-8月成蚜或若蚜均群集于背阴、或稠密小枝包围的中、下部枝条上。4-6月种群数量最大、危害也最重,被害枝颜色变淡、表皮微变软、凹陷,严重者枝梢枯萎;7月高温多雨时成、若蚜大量死亡,种群数量骤减,9份以后数量才明显增加;2月下旬气温达在-5℃时越冬雌虫和初孵若蚜即开始活动危害,此时由于天敌都尚在冬眠状态,因此种群数量增长较快。该蚜分泌大量蜜露,常招致许多蚂蚁取食。柏大蚜的主要天敌为异色瓢虫和七星瓢虫,其次有草蛉和食蚜蝇等。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抚育,科学肥水,铲除林区杂草,营造混交林,减少虫害;春季发生不严重时,可喷清水冲刷虫体。
(2)保护与利用天敌。
注意引放天敌,如七星瓢虫、异色瓢虫、日光蜂、蚜小蜂、大灰食蚜蝇、草蛉和食蚜虻等。发生不严重时尽量不打药剂,以保护日后的天敌繁殖与发展。
(3)药剂防治。
秋季严重发生时,喷施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或20%康福多浓可溶剂5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速灭杀丁)3000倍液防治。幼苗和幼树期发生蚜虫为害时,可在苗床内灌40%氧乐果1000倍液,通过根部内吸传导杀虫。
常用药剂阿克泰、康福多、氰戊菊酯、氧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