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f.atroputpurea 科属:小檗科,小檗属
原产地:
原产于东洋,我国秦岭地区也有散布.现我国各大城市有栽培。
形态特点标志:
紫叶小檗为落叶多枝灌木,高2~3米。叶深紫色或红色,幼枝紫红色,老枝灰褐色或紫褐色,有槽,具刺。叶全缘,菱形或倒卵形,在短枝上聚集生长。花单生或2~5朵成短总状花序,黄色,耷拉,花瓣边缘有红色纹晕。浆果红色,宿存。花信四月份儿.果熟期9—十月份儿。
同属约有500种,我国有200种。常见栽培的有:‘矮紫’小檗(cv.atropurpurea),株高仅60厘米,可盆景;细叶小檗(b.poirettz),小枝细而有沟槽,枝紫褐色,花黄色。8一15朵成耷拉总状花序,果卵状鸭子蛋圆形,亮红色。
习惯:
紫叶小檗适合性强,耐寒、耐旱。喜光线丰足及清凉潮湿润泽的背景,亦耐半阴。宜栽植在排水令人满意的砂保肥土壤中,对养分要求不严.苗期生土过湿会烂根。移栽可在春天2—二月份儿或秋天10—十一月份儿施行,裸根或带土坨均可。成长季候每月浇水1次或与其他花木同步。
紫叶小檗萌蘖性强,耐修剪定植时兴得通强修剪,以促发新枝。入冬前或初春前疏剪过密枝或截短长枝,花后扼制成长高度,使株形圆全。上肥料可隔年,秋天落叶后.在根际四周围开沟施腐熟圈肥或堆肥1次,而后埋土并浇足冻水。
园林应用:
紫叶小檗春开黄花,秋缀山楂,是叶、花、果俱美的观赏花木,相宜在园林中作花篱或在园路角隅丛植、大型花坛镶边或剪成球形对称状配植.或点缀在喷出岩间、池畔。也可制造盆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