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一体化医院污水处理装置
废水生物处理是用生物学的方法处理废水的总称,是现代废水处理应用中广泛的方法之一,主要借助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废水中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无机物,使废水得到净化。按对氧气需求情况,废水生物处理可分为厌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两大类。
厌氧生物处理系利用厌氧微生物把有机物转化为有机酸,甲烷菌再把有机酸分解为甲烷、二氧化碳和氢等,如厌氧塘、化粪池、污泥的厌气消化和厌氧生物反应器等。 好氧生物处理系采用机械曝气或自然曝气(如藻类光合作用产氧等)为废水中好氧微生物提供活动能源,促进好氧微生物的分解活动,使废水得到净化,如活性污泥、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废水灌溉、氧化塘,等等。
废水生物处理效果好,费用低,技术较简单,应用比较简单。当简单的沉淀和化学处理不能保证达到足够的净化程度时,就要用生物的方法作进一步处理。生物处理中要特别注意掌握净化废水的微生物的基本特点,满足其要求条件,主要有:废水中bod与cod比值要大于0.3;有较高温度,一般来说冬季效果较差。
地埋式一体化医院污水处理装置生物转盘
生物转盘工艺是废水生物处理新工艺的一种。
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之生物膜法,是与活性污泥法并列的一类废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是一种固定膜法,废水中微生物沿固体(可称载体)表面生长的生物处理方法的统称,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溶解性的和胶体状的有机污染物,因微生物群体沿固体表面生长成粘膜状,故名。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动物以及藻类等组成的生态系统,其附着的固体介质称为滤料或载体。生物膜自滤料向外可分为厌气层、好气层、附着水层、运动水层。生物膜法的原理是,生物膜首先吸附附着水层有机物,由好气层的好气菌将其分解,再进入厌气层进行厌气分解,流动水层则将老化的生物膜冲掉以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往复以达到净化废水的目的。
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对水量、水质、水温变动适应性强;二是处理效果好并具良好硝化功能;三是污泥量小(约为活性污泥法的3/4)且易于固液分离;四是动力费用省。用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生物膜法处理废水的构筑物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生物接触氧化池等。
生物转盘作为一种好氧处理废水的生物反应器,可以说是随着塑料的普及而出现的。反应器由水槽和一组圆盘构成:数十片、近百片塑料或玻璃钢圆盘用轴贯串,平放在一个断面呈半圆形的条形槽的槽面上。盘径一般不超过4米,槽径约大几厘米,有电动机和减速装置转动盘轴,转速1.5~3转/分左右,决定于盘径,盘的周边线速度在15米/分左右。
废水从槽的一端流向另一端,盘轴高出水面,盘面约40%浸在水中,约60%暴露在空气中。盘轴转动时,盘面交替与废水和空气接触。盘面为微生物生长形成的膜状物所覆盖,生物膜交替地与废水和空气充分接触,不断地取得污染物和氧气,净化废水。膜和盘面之间因转动而产生切应力,随着膜的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到一定程度,膜从盘面脱落,随水流走。 生物转盘一般用于水量不大时。同生物滤池相比,生物转盘法中废水和生物膜的接触时间比较长,而且有一定的可控性。水槽常分段,转盘常分组,既可防止短流,又有助于负荷率和出水水质的提高,因负荷率是逐级下降的。生物转盘如果产生臭味,可以加盖。
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是一种以旋转生物处理单元——生物转盘为核心的废水处理装置。整个装置分为以下几个处理单元:
地埋式一体化医院污水处理装置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1、初沉池 废水通过提升泵将调节池废水提升至sw装置内,首*入初沉池,初沉池采用斜板沉淀池,在重力作用下,利用浅层沉降原理,使废水中大部分悬浮物和无机颗粒物沉降下来,同时也可夹带去除一部分有机物。为了便于随时提取某块斜板以清理所附载的难以滑落的污泥,装置采用了活动斜板。初沉池底部与缺氧区隔开,避免缺氧池混合液的搅动,影响初沉池的沉淀效果,初沉池的污泥定期由抽粪车清除。
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2、缺氧池 缺氧池位于生物转盘壳体和外部箱体间的夹层内,在此空间内,初沉池的来水与经水力提升转子提升的回流硝化液以及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在此混合,并经潜水搅拌机充分混合,完成反硝化过程,硝态氮在反硝化菌的作用下终形成氮气,从水中逸出,终达到脱氮的目的。
废水生物处理新技术3、旋转生物处理单元—生物转盘 夹层缺氧池经脱氮的出水自流至旋转生物处理单元。旋转生物处理单元是装置的核心部分,采用了*的复合生化技术,能在低能耗条件下降解污染物。整个旋转生物处理单元由三级生物反应器组成,每个生物反应器由一个生物转子和一个生化槽组成,每个生物转子内部由多级生物叶轮构成,每个生物叶轮上设置了大量地螺旋状的生物叶片。在传动装置的驱动下,三个生物转子同步旋转,空气(氧气)通过生物转子端面的气水孔进入,与废水混合,经氧气、废水、微生物三相接触和传质,实现含碳有机物的降解和含氮有机物的硝化过程。同时,旋转的生物叶片被废水冲刷,老化的生物膜脱落,新的生物膜形成,从而达到生物系统不断更新的过程。 硝化后的废水经水力转子提升至中间分配水槽,分配水槽由堰门控制着去往沉淀池和缺氧池废水流量。
生物转盘就是以一系列可以转动的塑料圆盘来取代固定的滤料,盘片通过机械传动,使盘片交替进出水面。该工艺能耗低,通过空气的复氧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好氧分解,氧化槽无需进行曝气;微生物浓度高,这就使得生物转盘效率高,同时对bod浓度和水质变化的适应性强。生物膜上微生物的食物链长,产生污泥量少;同时也存在生物转盘的挂膜受温度的影响,处理的水量较小,适用于小规模的污水处理厂。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又称“淹没式生物滤池”,该工艺核心就是在反应池内充填填料,将曝气后的污水以一定流速浸没填料,此刻填料上布满生物膜,当污水与生物膜进行充分接触后,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下,去除污水中有机物。该工艺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生物膜中微生物种类类型多,活性生物的微生物数量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等特点。但也存在反应池中曝气不均匀,同时产水率也较低等问题。
生物流化床工艺就是以砂、焦炭或活性炭等,密度>1的细小惰性材料为生物膜载体充氧的废水自下向上流过滤床使得载体层呈现流动状态,加大生物膜表面积与废水和氧的接触,提高处理效率。目前,国内外实验研究表明,生物流化床用于污水处理具有bod容积负荷高,处理效果好,占地面积少等优点,而且适当运行还可取得脱氮效果。
移动床生物膜污水处理工艺(mbbr)
为了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标准》,我国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都面临着出水水质指标待提高、反应池池容不足的问题。移动床生物膜污水处理工艺就在此条件下应运而生,该污水处理工艺兼具活性污泥工艺和生物膜工艺两者的优点,其工艺原理就是通过向反应池内投加比重接近于水的一定数量悬浮载体,通过提高反应池中[4]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相比固定式填料,该工艺由于采用悬浮填料,维护比较方便,同时悬浮式填料之间的相互摩擦也有利于提高溶解氧利用率,适合于污水处理厂扩容。通过调整反应池中悬浮填料的填充率,提高反应池中混合液悬浮固体数量,从而弥补了反应池池容不足问题,提高了氮磷处理效果,可应用于各种活性污泥工艺改造中,具有*的适用性,是目前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常用工艺。
(1)活性污泥法变形工艺对有机物处理效果都很好,但是对于氮磷等去除效果有限,因此,以后重点要加强生物脱氮除磷。而生物膜工艺由于只适宜处理小批量水,存在曝气死区等不足,很难普及于污水处理厂中,通常在废水处理中采用;
(2)移动床生物膜污水处理工艺克服了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者的不足,通过投加填料,提高了混合液悬浮固体含量,弥补了反应池有效容积较小问题,避免了反应池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