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茶叶制作工艺的外形和加工工艺来分类
1、绿茶
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首位。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其制作工艺都经过“杀青一揉捻一干燥”的过程。简单借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一定的温度下,快速脱水”。
由于加工时干燥的方法不同,绿茶又可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和晒青绿茶。绿茶是我国产量最多的一类茶叶,全国18个产茶省都生产绿茶。我国绿茶花色品种之多居世界之首,每年出口数十万吨,占世界茶叶市场绿茶贸易量的70%左右。我国传统绿茶——眉茶和珠茶,毛峰、毛尖、等;以香高、味醇、形美、汤色明亮、耐冲泡,近年来的保靖黄金茶绿茶,因其“富含氨基酸、汤色明亮、栗香持久”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追品。
2、黄茶是轻微发酵的茶
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分“黄芽茶”、“黄小茶”、“黄大茶”三类。
3、白茶是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
4、青茶半发酵的茶。
青茶又称乌龙茶,属半发酵茶,即制作时适当发酵,使叶片稍有红变,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因其叶片中间为绿色,叶缘呈红色,故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但是安溪铁观音的新贵感德、长坑、祥华铁观音的最新清香制法是没有“绿叶红镶边”的特征。特别是感德下村更是该做法的典型代表。
5、红茶全发酵的茶。
红茶与绿茶的区别,在于加工方法不同。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而是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这种化合物一部分溶于水,一部分不溶于水,而积累在叶片中,从而形成红汤、红叶。红茶主要有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三大类。工夫红茶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一带,以潮汕的功夫茶为主。
6、黑茶黑茶是后发酵的茶
黑茶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压制成砖。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黑茶主要品种要包括“陕西咸阳茯砖茶”、“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广西六堡茶”、“四川边茶”等。
二、按鲜叶采摘季节、加工来分类
1、春茶,是指当年3月下旬到5月中旬之前采制的茶叶。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分,再加上茶树经过了半年冬季的休养生息,使得春季茶芽肥硕,色泽翠绿,叶质柔软,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特别是氨基酸。不但使春茶滋味鲜活且香气宜人富有保健作用。安溪的铁观音,是乌龙茶春茶的代表,武夷山的岩茶系列,外形、汤色都可谓是“一绝”。
2、夏茶,是指5月初至7月初采制的茶叶夏季天气炎热,茶树新的梢芽叶生长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汤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减少,特别是氨基酸等的减少使得茶汤滋味、香气多不如春茶强烈,由于带苦涩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多,不但使紫色芽叶增加色泽不一,而且滋味较为苦涩。
3、秋茶,就是8月中旬以后采制的茶叶。秋季气候条件介于春夏之间,茶树经春夏二季生长、新梢芽内含物质相对,减少叶片大小不一,叶底发脆,叶色发黄,滋味和香气显得比较平和。
4、冬茶,大约在10月下旬开始采制。过了白回归线以北的茶叶产区,不存在冬茶采摘加工条件,偶尔有少量,也不成规模;四季不分明的南方茶区,所谓的冬季是依照中原地理气候而说的,冬茶是在秋茶采完后,气候逐渐转冷后生长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长缓慢,内含物质逐渐增加,所以滋味醇厚,香气浓烈。
以各种毛茶或精制茶再加工而成的称为再加茶,包括花茶、紧压茶,液体茶、速溶茶及药用茶等。
三、以茶命名的草本植物饮品
1、药茶——将药物与茶叶配伍,制成药茶,以发挥和加强药物的功效,利于药物的溶解,增加香气,调和药味。这种茶的种类很多,如“午时茶”、“姜茶散”、“益寿茶”、“减肥茶”、“蒲凉支茶”、“金钱柳茶”等。
2、花茶——这是一种比较稀有的茶叶花色品种。它是用花香增加茶香的一种产品,在我国很受喜欢。一般是用绿茶做茶坯,少数也有用红茶或乌龙茶做茶坯的。它根据茶叶容易吸附异味的特点,以香花以窨料加工而成的。所用的花品种有茉莉花、桂花、珠兰等好几种,以茉莉花最多。
3、杜仲红茶——以药用名贵木本植物杜仲的芽叶,按照一定配比,加入到红茶之中,有补肾、生发、补阳滋阴等功效,为养生类茶叶。
从世界上生产消费来看,以红茶的数量最大,其次是绿茶,最少的是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