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考古有了新发现 数智科技为现代考古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4-03-25
11月10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河南辛店遗址,历经三次发掘,发现了中国商代晚期最大的青铜铸造基地。
除此之外,还有“惊世三星堆遗址”、鲁山仙人洞遗址、新密古城寨遗址、仰韶村遗址以及“2020~2021年安徽十大考古新发现”,如“繁昌人字洞早期人类活动遗址”、“宿州灵璧凤山大道隋唐大运河遗址”、“怀宁县琚新屋遗址”等等。
随着数字科技的深入发展,数字考古是文物保护的难得机遇,也是信息时代考古学发展的大趋势。数字化技术不仅能够助力考古发掘工作,还可以为科学考古保驾护航,将考古发现数字化,为后续研究、保护和展示提供信息化支持,已经成为文保领域的“黑科技”工具。
那么,当考古遇上“数智”科技,将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日前,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取得新进展,金面罩铜头像、顶尊蛇身铜人像、铜龙等文物惊艳亮相。据了解,此次考古发掘过程中,激光3d扫描+3d打印技术复原出3号神树原貌,助力文物修复工作,再次为三星堆考古发掘提供了“黑科技”加持。
近年来,3d技术在文博保护及考古领域逐渐推广。通过3d激光扫描仪,可以在不接触文物的情况下,快速获取文物表面三维数据,实现立体造型、局部细节、色彩纹理等的完整展示,最大限度还原文物的原始性、真实性,提升了考古信息采集管理、综合分析和研究应用水平。
除此之外,电子全站仪、三维定位测量仪、水量测试仪、便携式显微镜、内窥镜、手持式合金分析仪、便携式x光机、有机残留物分析仪、预防性保护体系、环境监测系统、考古智慧云台以及装载激光雷达测绘系统的无人机……在考古探测中应用广泛。
伴随着物联网传感器技术的日趋成熟,将各种传感器设备应用在博物馆或者古建筑的智能监测预警工作中,可以有效对博物馆内的文物和古建筑进行智能化监控、定位、跟踪和识别,提升博物馆和古建筑的环境安全信息化监管和风险预测预警能力。
在《“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到:“要大力发展科技考古,提升考古信息采集管理、综合分析和研究应用水平;加强文物数字化保护,以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一级文物等为重点,推进相关文物信息高清数据采集和展示利用。”
实际上,考古发掘并非只是简单的“挖宝”,更多的是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笔者相信,随着更多“数智”考古装备的应用,使考古探测更精准、更高效,最大限度保护出土文物,为文物保驾护航。
原标题:殷墟考古有了新发现 数智科技为现代考古保驾护航
上一个:细节决定成败,进样针的选购细节不容忽视
下一个:西门子S120与G130和G150变频器之间的区别?

金立手机6spro怎么样,金立s6 pro 发热严重吗
华为手机机器人怎么唤醒(华为小艺怎么唤醒)
超声波振荡筛运用说明
RC1210FR-0740R2L,1210 40.2Ω 1% 1/2W 电阻
智能电磁流量计传感器安装步骤,位置的选择
劳务派遣员工发生工伤责任谁承担
数显水质速测箱的简单配置
冻干机的基础知识
制作购物网站的公司是怎样的呢?购物网站类型又有哪些
关于德国SICK施克流量传感器的规范的基本参数、型号、命名以及在测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