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现进行诉讼的时候,法官在审判的时候,不仅仅是对当事人的陈述去进行确定,还需要有证据来进行支持,那么间接证据可以定罪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间接证据可以定罪吗
只有间接证据不能定罪,在我国定罪需要满足证据确实、充分。证据可以是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二、间接证据所应遵守原则
根据间接证据的特点和司法实践经验,在完全运用间接证据定案的情况下,必须遵守以下几项规则:
(一)客观性,用于定案的每一个间接证据都必须经查证属实,即必须都是客观真实的;
(二)关联性,间接证据必须与案件真实存在客观联系,对证明案件事实有实际意义;
(三)充分性,间接证据必须达到能够证明案件全部事实所需要的量;
(四)协调性,间接证据之间以及间接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必须协调一致,没有矛盾;
(五)完整性,间接证据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证明体系;
(六)排他性,运用间接证据构成的证明体系得出的结论必须是唯一的,而且是排他的。
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划分的标准。
划分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标准是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关联方式,或者说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证明性质。凡证据都具有关联性,但是关联的方式有所不同。直接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关联是直接的,是没有中间环节的。间接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关联则是间接的,是通过其他证据连接的。凡证据都具有证明功能,但是证明的性质有所不同。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具有直接性,即可以不依赖于其他证据,“一步到位”地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间接证据的证明则具有间接性,即必须与其他证据连接起来,而且往往要以某种推论为中介才能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
间接证据不能单独、直接地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但是可以单独、直接地证明案件事实中的某个情节或片断。换言之,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具有间接性,但是对于案件事实中某个情节或片段的证明则可能具有直接性。由此可见,区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关键问题是要明确什么是案件的主要事实。
所谓案件的主要事实,就是对确定案件争议或解决诉讼纠纷具有关键意义的事实。在不同种类的诉讼中,案件主要事实亦有所不同。民事案件的主要事实是民事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事实;行政诉讼案件的主要事实是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存在及是否合法的事实;在刑事诉讼中,案件主要事实则是指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是否实施了被指控的那个犯罪行为的相关事实。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间接证据可以定罪吗的相关知识,在去对证据进行区分的时候,不是直接证据的话,是需要通过逻辑等情况来进行间接证据确定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