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盘分区太小怎么办2,电脑分区c盘分小了怎么办3,电脑主盘区分小了怎么办4,电脑主盘区分小了怎么办1,c盘分区太小怎么办
用优化大师或超级兔子清理系统 把虚拟内存移到别的盘 具体是系统--高级--性能--设置--高级--虚拟内存--更改--选c或系统所在分区--无分页文件--设置--确定;选择d或其它非系统分区--自定义大小--输入大小mb--设置—确定。当然以后装软件的时候尽量装在别的分区。
用pq magic 为c盘扩容的方法 http://bbs.kafan.cn/thread-362710-1-1.html用硬盘分区大师。呵呵。我以前也小,最后改了下。20g。不用重做系统。可以直接划分。没什么影响,很好用。还是中文的。如果你疯了,就把所有盘格式化掉然后系统分区。。。系统都格式化掉、在重装系统的时候可以分区 - -。
门门啊~给我分!用安装盘重新分区就可以了如果你的c盘大于10g,就不要麻烦了,这是最合理的分区,把所有的应用软件都装在其它盘符,c盘只装系统和重要的组件。如果小于10g,就试试pq吧,正如这位兄弟所说,需要备份文件,因为pq是个很霸道的软件。
2,电脑分区c盘分小了怎么办
付费内容限时免费查看
回答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
c盘太小要重新分区的方法是:打开磁盘管理器删除c盘的下一个区,然后再点击c盘的扩展卷执行并选择要分配的空间大小,这样c盘的空间就变大了(1)右击“计算机”选择“管理”找到磁盘管理点击打开(2)可以看到每个盘的情况,如果是c盘小的话,要扩展,那么c盘的下一个区必须是空的,所以要先删除d盘,右击d盘,点击删除卷,在此之前,如果你的d盘如果存了文件,记得要拷贝下来,先放在其他盘,等会还是可以再复制过来的。3)删除d盘以后,这里显示的就不是d盘了,而是未分区。(4)再点击c盘的扩展卷,我这里的扩展卷是灰色的,不能执行,是因为我的d盘没有删除,如果执行了第二步,那么你的扩展卷是可以执行的。(5)接下来就是你想要分多少到c盘了,我这里已经分过了,就不能截图了,选择好了以后,就可以看到你的c盘变大了。
3,电脑主盘区分小了怎么办
装有系统文件的就是主盘,如果指两块硬盘的话,设置为(master)的就是主盘大多数情况下c盘就是主盘,也称系统盘. 设置为(master)的就是主盘,slave就是从盘,你注意看硬盘上的”联线”图,在上面是标得很清楚的. 主板、硬盘……上有很多小的方形塑料帽,其内部是金属(这就是跳帽,作用就是改变电路用的,这就是跳线) (有的主板上是使用一些开关进行跳线) 以前的装机的时候,需要根据你的硬件具体配置,跳线以使其正常工作(硬跳线);而现在的机器会自动识别硬件的配置,自动跳线(软跳线)。 可以说现在基本不用跳线,除非你想装什么多硬盘(光驱)……清除cmos密码…… 跳线的设置: master(主盘)、slave(从盘)、cable select(根据在数据线上的位置决定主从) 主板上面有两个ide接口,用来连接硬盘或光驱 一个ide接口最多可以接两个ide设备,这就是说,一般的pc你要想接的硬盘数最多也只能是4个;一个ide接口能够通过一根数据线同时挂上两个硬盘,这就有了跳线问题,为了区分这两个硬盘,必须要给他们做上“标记”,我们能够直接操作的那就是跳线; 一般在硬盘体上面都有说明,跳线要如何设置才能够让系统正常启动;如果是系统硬盘的话当然要把它设置成master模式,即把它当作主硬盘,一般也把它接到第一个ide接口上,当然接到第二个ide接口上也不会出现什么严重问题,只是可能每次系统会弹出选择框要你选择从哪个盘启动;所以这个习惯上一般是先把第一个ide接口的位置占满之后再挂到第二个ide接口上,另外一个习惯就是光驱一般接到第二个ide接口上。 所以现在我们假设第一个ide接口上已经接了一个跳线设为master模式的硬盘,你现在还想在这个接口上通过同一根数据线再接一个硬盘的话,那么你必须要把这个后来挂上去的硬盘的跳线设为slave模式,即从盘模式。如果你把两个都设为master的话,系统肯定不能启动! 那么第二个ide接口你也要挂两个硬盘的话,不管其中一个硬盘是不是系统盘,你都要把他们的主从分开,依照上面的设置行事;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现在的主板一般都有主从硬盘自动选择功能(98年以前的主板可能没有这种功能),所以你只要把你所要挂到机器上所有的硬盘的跳线设置为cable select(根据在数据线上的位置决定主从)就可以了! 关于硬盘跳线如何手动具体设置,一般的硬盘体上都有配图参考说明 硬盘跳线 硬盘上的跳线是比较简单的,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如硬盘后面跳线图所示。其跳线在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白色的键帽清晰可见。而硬盘表面和这个“之间”的位置对应的电路板的一面,都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如硬盘电路板上跳线说明图。 虽然不同的品牌的硬盘跳线有所不同,但因为硬盘属于ide接口设备,所以一般都分为三种跳线设置,它们分别是“master”、“slave”、“cable select”(简称cs)。“master”(主)表示主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一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一个主板通常有两个ide设备通道,而一个通道上最多能连接两个ide设备,它们有主从之分。“slave”(从)表示从盘,是一个ide通道上第二个被系统检测的设备。“cable select”(线缆选择)表示使用特殊的硬盘数据线连接主板,跳线就决定了硬盘的主从位置。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80针数据线实际上已经不理睬硬盘上的任何跳线设置,其黑色一端必须接主板ide接口,蓝色端连接主设备,灰色的一端连接从设备,你的硬盘使用什么样的跳线都不起作用。这样的线适合今天的支持dma66/100/133接口的硬盘。 小提示:如果硬盘跳线设置错误,会导致一个ide通道上的两个设备冲突,多不能使电脑正常引导,但不会导致硬件损伤。一般只有在一个通道上的两个设备的设置相同时才会引起冲突,比如都设置成主盘或都设置成从盘了。同一个通道上两个设备设置没有冲突,一个为主,一个为从,但不兼容的事情发生的还是不多。 因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我们看一下主流硬盘的具体跳线说明。通常我们可以在硬盘的电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1)seagate(希捷)硬盘 seagate硬盘的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可以在盘体的反面找到,短接的跳线被框上长方框,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接口硬盘)、“cable select”(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无跳线(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2)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硬盘 western digital硬盘的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可以在盘体的正面找到,短接的跳线被框上黑色长方块,主要有三种设置方式:“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master w/slave present”(表示当前盘为主盘,同时存在从盘)、“single or master”(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3)ibm硬盘 传统的硬盘上只有master、slave、cable select三种跳线,个别的硬盘组合更多一点,也还是离不开这几个概念。但ibm硬盘就是与众不同,它的跳线特别复杂,其跳线设置图示一般可以在接口上方找到,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device 0(master)”(主盘)、“device 1(slave)”(从盘)、“cable select”(电缆选择)、“forcing dev 1 present”(即设备0强制设备1存在,如果你的从盘比较旧,不能告之系统总线自己的存在,就应该将主盘设置为本跳线)。 而以上这四种设置方式又可分别设置四种不同的状态:“15 heads”(个别系统要求系统使用15 heads的设置,硬盘的容量保持不变)、“16 heads”(硬盘的默认设置是16 heads)、“2/32gb clip”(对于djna模式的硬盘,如果你的bios的lba模式与柱面数大于4096的硬盘不兼容,本跳线将多余的柱面忽略,让lba方式只使用4096个柱面,管理2gb空间,也就是将大硬盘当2gb的硬盘使用。对于容量小于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盘,如果你的bios的lba模式与柱面数大于4096的硬盘不兼容,本跳线将多余的柱面忽略,让lba方式只使用4096个柱面,管理2gb空间。也就是将大硬盘当2gb的硬盘使用。但硬盘在lba模式中显示的柱面值并不改变。对于容量大于等于34gb的dtla或dpta模式的硬盘,如果你的bios的lba模式与扇区数大于66055248的硬盘不兼容,本跳线将多余的柱面忽略,让lba方式只使用66055248个扇区,管理32gb空间。也就是将大硬盘当32gb的硬盘使用。)、“auto spin disable”(允许硬盘在等待状态中被唤醒)。 当你的电脑不识别新的硬盘时,建议先将默认的16 he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