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缓刑能出省吗
如得到批准即可。但必须事先去当地派出所或公安机关报告,如外出预计几天、到什么地方、同行人员、路途上联系方式、到了以后的联系方式等。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规定定期向执行缓刑的机关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考察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而在假释环境中,剥夺政治权利仍然是从缓刑结束时开始执行。同主刑条件一致。
二、缓刑考验期怎么算
我国《刑法》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如果提出上诉或者抗诉后,经二审维持原判的,则应从二审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要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进行考察,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如果一审宣判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仍在押的,可先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待判决生效后再依法交付考察。
三、减刑和缓刑的区别
1.概念不同:缓刑,也称为暂缓执行刑罚、暂缓量刑、缓量刑。是刑法上的一种刑罚制度。
减刑,是指对原判刑期适当减轻的一种刑法执行活动。
2.适用范围不同:缓刑的适用对象是犯罪行为比较轻微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以及拘役的犯罪分子。3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3.限度条件不同:缓刑如果没有发现漏罪或新罪,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1/2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3年。
4.执行程序不同:缓刑由法院判决。
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
5.考验期:被判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得少于两个月。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减刑无考验期。
6.效果不同:缓刑期满后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减刑的按照减刑后的刑期执行刑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六条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