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笔记本那一年开始就有固态硬盘接口了呀2,固态硬盘是谁发明的呢3,固态硬盘生产几年了4,固态硬盘新产品 一般在什么时候发布5,有关固态硬盘1,笔记本那一年开始就有固态硬盘接口了呀
需要看是哪种类型的接口。如果是普通的sata接口,出现的比较早,大概在2002年左右基本就都是这种接口的。较新的msata接口出现的相对较晚,大概2、3年左右而更新的m2接口,是今年才在市场上出现,在笔记本上使用的还不多,估计今明两年就会大量普及。00年没有m.2和ngff的接口,你只能拆机械换固态。运行慢你加内存没多大用,除非你有这方面的需求
2,固态硬盘是谁发明的呢
是ibm啊,ibm退出硬件市场是因为收益下滑,而且其他公司的飞速发展使竞争激烈化,利润大不如前。要知道之前ibm的硬件产品一直在全球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不过美国公司的经营一向都是只做最赚钱的,所以ibm放弃硬件,向软件和it业发展。收购ssd厂商是因为ssd这一创新型硬件的出现不仅将改变计算机架构,还将改变it服务业。固态是用闪存存储的,和普通硬盘作用一样不过比普通硬盘的速度要快好几倍,在使用上的感觉就是操作更流畅.打开游戏、软件读取的更快,开机也更快,体积小发热低
3,固态硬盘生产几年了
固态硬盘有20年以上历史了,不过当初他们不叫固态硬盘,而且一般用在工业领域,不以性能为主要追求方向,多数是倾向于利用其不怕震动的特性。其实从工作原理上说,sd卡和固态硬盘一样都是闪存介质存储。固态硬盘进入家用市场普及是从大约2009年开始的,我第一次用固态硬盘则是2010年。你说错了,不是次,是p/e。tlc,累计1000次p/e。mlc,累计3000次。比如你一次写入1g,128g的盘,写128次才算1次p/e。简单算,每天写入20g,mlc能用40年,tlc能用10几年。你每天能写入20g?一般家庭,合格产品的话,用10年以上无悬念。
4,固态硬盘新产品 一般在什么时候发布
这个没有一般。和手机不一样。固态硬盘的发布时间没什么关注度的,只要有成熟的产品,随时发布。买固态盘,要根据需求选择。特别是每个品牌的型号很多,优劣不同,不能简单看品牌:1、追求兼容性和寿命:如果是老本本升级,兼容性特别重要。因为固态硬盘的兼容性问题挺多的。兼容性好和寿命长的,就选intel和金士顿的。intel的530和520性能很渣,唯一的优点是寿命长兼容性好,小企业用比较好,家用有点慢,最好选择730,差不多是企业级s3500的超频版,主控超了50%,性能直追s3700,但价格便宜得多,非常耐用,性能和兼容性兼得。金士顿的v300系列,是质量可靠寿命长的固态盘里价格最低的这个级别,不到300块钱。2、追求性价比:固态硬盘用的时间长了,普遍掉速比较厉害,但有些主控回收机制好,就不怎么掉速。市场上掉速不明显,性价比和口碑最好的有以下几款型号:浦科特m6s、闪迪至尊高速系列1代(2代换tlc了,速度一样,寿命短点)、三星850evo、镁光m550或m600。120或128g,多数都不到400。有的已经接近300了。以上还有缩水型,更便宜,比如m6s的缩水版是m6v,但只是主控换慧荣了,性能差距并不大,闪存还是mlc,寿命有保障;而850evo的缩水版是750,寿命短一半,写入只有35t的寿命,要尽量减少写入。3、追求性能强:如果需要性能比较高的,推荐三星850pro,以及浦科特的m6p,还有金士顿的savage系列。
5,有关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是纯电路,没有机械结构,几乎没有寻道时间,所以在数据传输寻找方面,特别是零碎文件读取方面有巨大优势,并且以芯片作为储存介质,可组成类似于raid的阵列,连续读取方面提升也很快…不过储存电子的薄膜有寿命限制,而且存取速度与容量大小有正相关等缺点在网上帮楼主找来的:
固态硬盘与普通硬盘比较,拥有以下优点: 1. 启动快,没有电机加速旋转的过程。 2. 不用磁头,快速随机读取,读延迟极小。根据相关测试:两台电脑在同样配置的电脑下,搭载固态硬盘的笔记本从开机到出现桌面一共只用了18秒,而搭载传统硬盘的笔记本总共用了31秒,两者几乎有将近一半的差距。 3. 相对固定的读取时间。由于寻址时间与数据存储位置无关,因此磁盘碎片不会影响读取时间。 4. 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写入速度极快。 5. 无噪音。因为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时噪音值为0分贝。某些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装有风扇,因此仍会产生噪音。 6. 低容量的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在工作状态下能耗和发热量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产品能耗会较高。 7. 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活动部件,不会发生机械故障,也不怕碰撞、冲击、振动。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笔记本电脑发生意外掉落或与硬物碰撞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8. 工作温度范围更大。典型的硬盘驱动器只能在5到55摄氏度范围内工作。而大多数固态硬盘可在-10~70摄氏度工作,一些工业级的固态硬盘还可在-40~85摄氏度,甚至更大的温度范围下工作。 9. 低容量的固态硬盘比同容量硬盘体积小、重量轻。但这一优势随容量增大而逐渐减弱。直至256gb,固态硬盘仍比相同容量的普通硬盘轻。[编辑本段]固态硬盘的缺点 固态硬盘与传统硬盘比较,拥有以下缺点: 1. 成本高。每单位容量价格是传统硬盘的5~10倍(基于闪存),甚至200~300倍(基于dram)。 2. 容量低。目前固态硬盘最大容量远低于传统硬盘。固态硬盘的容量仍在迅速增长,据称ibm已测试过4tb的固态硬盘。 3. 由于不像传统硬盘那样屏蔽于法拉第笼中,固态硬盘更易受到某些外界因素的不良影响。如断电(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尤甚)、磁场干扰、静电等。 4. 写入寿命有限(基于闪存)。一般闪存写入寿命为1万到10万次,特制的可达100万到500万次,然而整台计算机寿命期内文件系统的某些部分(如文件分配表)的写入次数仍将超过这一极限。特制的文件系统或者固件可以分担写入的位置,使固态硬盘的整体寿命达到20年以上。 5. 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在写入时比传统硬盘慢很多,也更易受到写入碎片的影响。 6. 数据损坏后难以的恢复。传统的磁盘或者磁带存储方式,如果硬件发生损坏,通过目前的数据恢复技术也许还能挽救一部分数据。但如果固态硬盘发生损坏,几乎不可能通过目前的数据恢复技术在失效(尤其是基于dram的)、破碎或者被击穿的芯片中找回数据。 7. 根据实际测试,使用固态硬盘的笔记本电脑在空闲或低负荷运行下,电池航程短于使用5400rpm的2.5英寸传统硬盘。 8. 基于dram的固态硬盘在任何时候的能耗都高于传统硬盘,尤其是关闭时仍需供电,否则数据丢失。 9. 据用户反映,使用低廉的mlc的固态硬盘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运行比传统硬盘慢。这是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机制不适于固态硬盘。在linux下无此问题。[编辑本段]固态硬盘产品 现有的固态硬盘产品有3.5英寸,2.5英寸,1.8英寸等多种类型,容量一般为16~256gb,比一般的闪存盘(u盘)大。接口规格与传统硬盘一致,有uata、sata、scsi等。 在ces 2008上,专业固态硬盘厂商bitmicro networks展示了一款采用scsi接口的专业级固态硬盘产品的内部结构(见右图)。该产品在一块pcb上焊接了32颗tsop封装的nand闪存芯片。bitmicro透露,该产品每gb平均价格为10美元左右,大约是主流机械硬盘的5倍。 朗科在2008年也推出了号称“国内第一款”固态硬盘产品。而忆正则宣称已于2007年就已推出国内第一款固态硬盘产品。紧随其后中基伟业也推出号称全球最快的固态硬盘产品,镁光堪称推出速度为1gb/s的固态硬盘(用固态硬盘作阵列)。 ssd固态存储的局限性 虽然s s d比磁盘技术似乎有巨大的优越性,但是也存在着一些缺点。首先它的价格昂贵,因为内存的花费差不多是磁盘存储的1 0 0倍。其次,它们通常由易失型d r a m组成,一旦断电,数据将永久地丢失。为了避免数据丢失,s s d应该采用后备电池保护。最后,因为s s d并不是缓存,因此,它不是将少量的数据块刷新到非易失存储,而是将s s d的整个内容进行拷贝。虽然对于目标磁盘驱动器或子系统,其容量及持续写的传输率也不尽相同,但对这个操作的合理估计是1 g b / m i n。 其管理方法之一是使用磁盘驱动器来镜像s s d,然而,处理镜像驱动器的i / o却需要额外的开销,这就对s s d的整体i / o传输率产生负面影响。但无论如何,至少在完成到镜像磁盘的镜像写操作中,它所花费的时间是极小的。 由于某些原因,包括芯片密度、散热性能等,s s d的容量总是小于磁盘驱动器。当考虑到磁盘子系统时,容量差别更是巨大。这意味着使用s s d的应用要受到s s d的存储容量的限制。然而,值得指出的是,s s d可以用在磁盘子系统中以提供高性能的存储。 综上所述,较高的售价阻碍了ssd固态硬盘的普及,价格高于同容量的机械硬盘几倍甚至几十倍。 目前的ssd固态硬盘的容量较小,和目前动辄500gb甚到上tb的硬盘,而ssd固态硬盘最高容量仅为128gb。缺乏终端设备的支持也是ssd固态硬盘所面临的另一大问题。 虽然目前固态硬盘还受着成本、容量等因素的制约,但是随着vista操作系统的普及,ssd固态硬盘的规格不断升级以及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ssd固态硬盘明天会依然灿烂。 传统硬盘与固态硬盘优缺点对比 1、防震抗摔性: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