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介绍怎么找自己城市的防空洞(每个城市的防空洞在哪),下面一起看看怎么找自己城市的防空洞(每个城市的防空洞在哪)相关资讯。
钱江晚报小时记者詹程凯
首先,我想和你分享两条信息。
杭州上城望江新城石板桥未来小区,人防设施是整个区域整体考虑的。未来,地下将完全互联互通。
特殊情况下,市民只需扫描手机app的代码,即可显示附近一公里范围内的人防避难点,会自动生成最佳疏散避难路径。
这些你都知道吗?
今天(9月16日),由浙江省人防办组织的以“追忆党史、担当使命、筑牢盾牌、建党百年、媒体兴党”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来自主流媒体的20多名记者组成了一个双向媒体采访团,集结出发。他们将在三天内走访浙江6个市县,实地参观14个人防工程,与各地一线职工群众展开对话交流。这项活动的目的,
就是讲浙江人防的故事。
今天,第一站在杭州。你有什么新发现?
石板桥未来社区将考虑所有地下空间,人防建设总面积可达21.6万平方米左右。
在杭州,以总部为核心,以轨道交通网络为骨架,以防护区域为重点,以地铁站和人防综合体为节点,以核心地下防护设施为枢纽,以人防建设工程和普通地下空间为支撑,平战结合的城市整体防护体系基本形成。
它正在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群山巍峨,烟雨蒙蒙,临安区昌化镇后营村在一场雨后越发美丽。
“临安山区是过去实施‘小三线战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枢纽、丰富的物资储备,具有推进人防示范疏散基地试点建设的先天优势。”杭州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后营村选址依据“未来村”布局规划,实现人防工程与未来社区同步建设,进一步促进人防末端防御体系的完善。
在这里,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人防疏散基地如火如荼,水、电、气、网等生活设施齐全。
战时设置疏散指挥区、接待安置集结区、人员安置区、物资储备区、医疗保障区、交通保障区等6个功能区,对接安置杭州主城区疏散人口,规划安置人数可达2000人。
“新建人防工程要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实现城市建设与人防工程优势叠加,打造平战结合的地下长城,真正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保障’的重要使命,”杭州市人防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石板桥未来社区为例。
在满足人均人员掩蔽面积2.5平方/人的基础上,实现地下空间全兼顾,该未来社区人防建设面积总体可达约21.6万方,超过未来社区地下空间开发面积50%以上,接近辖区地下空间人防面积平均占比的2倍,
创造单个区域人防兼顾面积新高。
深度融合,更体现在了规划引领上。
杭州市人防办组织完成了《控制性详细规划人民防空设施配置标准》 (db33/t 1079-2018),大力开展人防设施专项控制规划编制工作,86个单元控规人防专篇市政府已批复,187个单元控规人防专篇均已完成评审,
推动人防设施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空间落地,为形成平战结合、功能配套的城市防护工程体系夯实了制度保障基础。
四牌楼38号的防空洞内,一段首次对外开放的早期坑道里满满都是历史
人民防空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国内外各类战机模型、新老电台和人防警报、应急装备等实物长什么样?在“杭州百年防空史展”,这些都可以找到答案。
杭州市上城区四牌楼38号的防空洞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深入到一段首次对外开放的长约600米、总面积逾4000平方米的早期坑道中,近距离参观人防工程内的结构、设施及功能,
体验当年前辈修建人防工程的艰辛,了解人民防空的发展历史。
人防工程只有主动融入百姓生活,才不会被人遗忘。
从过去的避暑纳凉点到如今的百年防空展馆,转瞬间,四牌楼38号早期坑道俨然成为人防宣教阵地建设的生动载体,有力证明了“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在哪里,人防宣讲的阵地就应该在哪里”。
紧抓人防宣传教育场所建设,杭州市人防办着力推动实现市本级、区县(市)、镇(街道)宣传教育场所全覆盖,并全力建设市防空防灾教育馆,形成了多点网络状的宣教体系。
不仅如此,为了增强市民百姓人防意识,把“安心安全”植入百姓心中,杭州市人防办还深入推进人防宣传教育“五进”规范化、体系化,
市本级和区、县(市)党校每年组织对近600名各级领导干部开展人防宣传教育;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人民防空教育的通知》 ,推进人防宣传教育进学校工作的力度,每年有4万余名小学生、10余万居民接受防空防灾知识教育。
临战状态下,市民手机app扫码,即可显示附近一公里以内的人防掩蔽点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蓬勃兴起,引领着杭州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崛起。
立足杭州,人民防空又将如何借助新技术实现新发展?
近年来,杭州市人防办依托“让城市变得更聪明更智慧”的杭州“城市大脑”平台,在获取运用数据、提高防护能力等多方面积极探索,为铸就坚不可摧的护民之盾提供了有力支撑。
走进玉皇山人防地面指挥中心,一张数字大屏映入眼帘,上面悉数展示着辖区内所有的防空地下室、防空警报设施和区域重要经济目标单位等基础信息。
工作人员展示了一个二维码,他说:“这就是我们新推出的‘民防码’,在临战状态下,市民只需要手机app扫码,即可显示附近一公里以内的人防掩蔽点,并且自动生成最佳疏散掩蔽路径,实现战时人员智慧精准疏散,
进一步提升人民防空应急应战能力。”
这背后,依托的就是杭州市人防数字驾驶舱平台的搭建,将人防相关信息数字化导入用“智慧大脑”系统,分析辖内人防设施整体分布情况,集成智慧精准疏散系统,
有效破解区域配置不合理、防护能力不均衡、平战转换工作量不明晰等问题。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