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山上下来收拾完毕,已经又是新的一天了。白天爬山、看茶地、试茶、坐车,没一刻得闲,今日再耽误的话,这篇茶山日记就不得不变成茶山传记了。回想这几日,还算颇有收获。前些年,我们的主方向是易武的茶,今年转至了勐海,所以不得不又深入到各个山头寻找森林深处的新茶地。
按照时间轴,先记录:
勐海一号国有林,这是一块充满了花香的秘密之地。皮卡开到路边,我们一同徒步翻山到满地松软红叶的一处茶地,这是一个55度到60度的斜坡式茶地,无论是采摘和运输的难度都相当大。当地人也算不清到底是哪一辈,他们的祖辈种下了这么多的茶树。林子里原本有两棵高杆,被一个外地人于几年前偷偷运走一棵,离开了这里,估计也没能成活,想起来我们也是不断惋惜。
剩下的这一棵大约十来二十米,单棵单次仅能采出六七百克毛茶。回到初制所,我们一同品饮了今年的春茶,直接就用的当地的山泉水,口感清冽。一上口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汤内汤外肆意弥漫的花香,茶汤稠糯柔绵,甜绵中又不失勐海之筋骨,后韵幽长……
科普时间
高杆古树,顾名思义,未经过矮化的,树干笔直通天的古茶树,就像是茶树中的长劲鹿。
高杆古树形成的其中两个条件:
1.生长在原始森林中的古茶树,周围全是参天大树,想要得到阳光的滋润,自然的优胜劣汰驱使它必须要长高,要不然就够不到洒在树林里的阳光了。
2.没有经过人为矮化。由于经济原因,很多古茶园的茶树被大面积矮化以达到增收的效果,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砍头”——将茶树的上部分砍掉,留下一人或者两人高的茶树。如今被“砍头”矮化后的古树,我们称为“砍头茶”,而有一些古树逃过此劫。
未矮化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1.有些茶树在深山老林中,年代久远,被人遗忘。
2.有些茶树太深太远,茶农直接放弃采摘。
3.还有一些深藏在原始森林中,从未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