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贮运期间继续传染发病,成为当前桃生产上的主要病害。据观察,一般年份桃园发病率在10%左右,多雨年份30%~40%,管理粗放的桃园发病率高达70%~80%,严重时甚至绝收。
1 发生规律与特点
1.1侵染过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僵果或枝梢的溃疡部位越冬,悬挂在树上或落于地面的僵果,即病菌的假菌核,第二年春季能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播,引起初次侵染。分生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经虫伤、机械伤口或皮孔侵入果实,也可以直接从柱头、蜜腺侵入花器造成花腐,再蔓延到果柄和枝梢。在适宜的条件下,病果、病花表面会长出大量的分生孢子,引起再次侵染。
1.2发生时间
桃褐腐病2 月中旬即开始初侵染,直至采收期(6月中下旬)均可为害,开花期至果实成熟期及时连续喷药保护,防止病菌侵染,是防治的关键措施。
1.3影响发病程度的因素
桃褐腐病的发病程度与气候、品种、树势和立地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开花期及幼果期如遇低温多雨,果实成熟期又逢温暖、多云多雾、高湿的环境条件,发病严重。前期低温潮湿容易引起花腐,后期温暖多雨、多雾则易引起果腐;虫伤常给病菌造成入侵的机会;树势衰弱、管理不善、地势低洼或枝叶过于茂密、通风透光差的果园,发病较重;果实贮运中如遇高温高湿,则有利病害发展;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成熟后质地柔嫩、汁多、味甜、皮薄的品种较感病,如‘西选一号’发病率 35.8%、‘雨花露’发病率42.3%、‘礼品桃’发病率56.3%、‘白凤’发病率23.8%;表皮角质层厚、果实成熟后组织保持坚实状态的品种发病较轻,如‘白玉’油桃发病率10.9%、‘砂子早生’发病率12.3%。
2 防治措施
2.1加强管理,增强树势
增施、早施有机肥,1月开沟株施超大生物有机肥3kg,适当补充磷、钾肥。合理修剪,控制负载,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2.2清除病源
结合冬季修剪做好清园工作,喷1 次5°be 石硫合剂封园,清除树上和地面上的僵果和病枝,集中烧毁。
2.3 及时防治害虫
桃食心虫、桃蛀螟、蝽象等为害造成的伤口往往成为病原菌侵入的重要途径,应及时喷药防治,以减少伤口,减轻病害的发生。
2.4 药剂防治
桃褐腐病具有侵染时间早、侵染期长的特点,应注意前期及时喷药和连续喷药,保护花和果实。萌芽前喷5°be 石硫合剂,以杀灭越冬病菌,减少初侵染源。花腐病发生严重的果园或品种,如油桃、‘西选一号’水蜜桃,于花蕾露红时喷50%腐霉利600 倍液,花谢2/3 时结合防治炭疽病喷50%腐霉利600 倍液加50%咪鲜胺锰盐1500倍液。以后每10d左右喷1次药,采前10d停药,药剂可选择80%金纳海1500倍液,二氰蒽醌1500 倍液等。
喷药技术直接影响防治效果。宜选择压力大、雾点细的电动喷雾器或(柴油或汽油)机动喷雾器,喷药要细致周到,叶片正反两面都要喷全,枝干、果面要喷湿,为了增加药液的渗透能力和抗雨水冲刷能力,在药液中可加入0.03%有机硅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