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大规模的人员流动,以及已经确认的“人传人”病毒传染现象,为疾病的防控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从预防角度来看,冠状病毒所引发的“飞沫传染”模式和普通冬季流行的季节性感染一样,预防方式也非常一致,包括避免到人流密集的地方、出门戴口罩、勤洗手等,警惕发热、乏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此基础上,通过饮食起居调节增强自身免疫力和病毒抵抗能力,也是打赢这场战役的关键手段。茶叶作为一种具有诸多保健功效的健康饮品,已被证明具有突出的抗病毒活性,在病毒感染的防治过程中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
茶叶的抗病毒功效
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宋年间,我国的医书上就有许多茶叶可以杀菌、止痢的记载,医书中有许多关于用复方配成的治疗痢疾和霍乱的方剂。现代科学研究更明确了其对于杀菌、抗病毒有着实际有效的作用。
茶叶作为一种具有诸多保健功效的健康饮品,具有突出的抗病毒活性,已被证明对腺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茶叶及其提取物主要抗病毒作用的机理包括抑制病毒与宿主细胞的结合与入侵;抑制病毒rna、dna的合成及病毒基因的转录;以及破坏病毒的结构与功能等。
茶叶中的抗病毒成分
现有研究表明,茶叶中的茶氨酸、儿茶素、茶黄素等均为有效的抗病毒活性成分,各大茶类都具备一定的抗病毒功效。
茶多酚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黄烷醇类物质——儿茶素。儿茶素类化合物主要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gallate,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gallate,ecg)、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等,其中egcg因其最为突出的活性而备受国内外科学家关注,也是茶叶发挥抗病毒作用最为关键的活性成分之一。
茶叶有效抗流感病毒
1993年日本的nakayama等报道,1~10mol/l的egcg或茶黄素没食子酸酯可在活体外抑制流感病毒a和流感病毒b的侵染力,1mmol/l的egcg或茶黄素没食子酸酯可以和流感病毒相黏合,其机理不是抑制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而是通过茶多酚结合在流感病毒的血球凝集素上.从而抑制病毒吸附在细胞上。
香港的ieungpc报道了通过饮茶对流感的预防效果,对877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为饮茶人群中只有9.7%的人出现流感症状,而不饮茶的人群中出现流感症状的比例为18.3%,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
2003年非典(sars)流行期间,哈佛大学医学院的kamath报道了饮茶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他的研究结论是由于茶叶中的茶氨酸含有先成物乙胺,它可以活化血液γδt细胞参与对乙胺再度出现时的记忆反应,并可以产生免疫功能。他在文章中谈及每天饮茶,由于含有乙胺抗体因而可以活化人体γδt细胞,因而产生对微生物病原体的抵抗力。瑞士的研究表明,儿茶素对人体呼吸系统合孢体病毒(rsv)有抑制作用,ec91为28mol/l。
饮茶可有效提高免疫力
这次的冠状病毒,传播力比非典强,致死率却比非典低,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截至2003年8月7日,全球累计非典病例共8422例,全球因非典死亡人数919人,致死率接近11%。现在正在传播的新型冠状病毒,截至2020-01-29日公布的死亡率为2.2%。相比真正烈性的传染病,死亡率是极低的。。
这就意味着只要是免疫力不是太差的人,这个疾病极大概率是可以自愈的。茶叶中的茶多糖、茶氨酸等成分具有显著的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作用,在病毒感染的防治过程中具有突出的潜在价值。
所以对个体而言,与其恐慌,不如放松心情,相信国家的有力举措,利用这个延长的假期休养身心。多喝茶,多锻炼,不恐慌,养正气,才是这个春节假期的正确打开方式。相信正面的态度、有效的隔离预防,终将会驱散病毒的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