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喝茶的经验,我认为茶有五种不同层次的香:表面香、滋味香、汤底香、冷杯香和回味香。
1、表面香
很容易获得,开水冲下去,茶香扬起来,有的还怕闻不够仔细,把盖子捂紧,温度达到最盛时,猛地把盖子揭开,凑在鼻子前面,鼻子嘴巴一起上,大口大口地唔啊吸气,好一副贪婪的嘴脸。呵呵。其实,表面香在开水还没有冲下的时候,茶叶刚刚展露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细微的感觉,往往需要训练,敏锐的嗅觉,会使你提前预感到某些事物。此香最显。属火。
2、滋味香
茶汤中的香,不是闻出来的,是喝进嘴巴后迅速散发出来的,这种香平常人喜欢用口齿生香来形容。这种香是被茶汤裹着,不易显露,非常含蓄,在闻盖杯的时候不那么明显突出,因为它的香气形态不是以刚猛霸道体现的,但是细细闻下去,这种香气非常细腻幽远,顽强地存在那边,始终与你保持不即不离的距离。好像背着太阳的那一面月亮,你看不见,或者是若隐若现,但是它始终是存在着的。此香最实。属土。
3、汤底香
往往是老茶鬼的最爱,他们喝茶后,不把杯子放下,而是在手中把玩,细细品味那残留在杯子底下的最后那丝丝香气。有时是火,有时是润,鸟语花香,百花齐放,在汤底下,挂在杯子上的残留香气是那么丰富多彩,在喝茶的口舌乐趣之外,居然有这样的享受,不上瘾都不行。此香最贵。属水。
4、冷杯香
是汤冷了以后的香气,往往跟汤底香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表面香之外的香,藏在汤里,驻在水中,挂在杯上。有温度的时候,香会明显一些,没有温度的时候,香会收敛一些,但始终在发散,绵绵密密,若有似无。有时会觉得忽然强势张扬,但仔细去寻找,又无影无踪。此香最玄。属金。
5、回味香
是一种记忆中的香:刚刚喝过的茶,印象深刻,留下记忆,过了很久,记忆犹深,以至于喝什么茶都用这个记忆去对比,去印证。平常所说的韵,我想就是这个回味香。韵的有无,深浅,都是在与记忆中的香作比较,由此得出结论。这种记忆是非常顽固的,有一次我在微信上茶界的一个前辈聊天,他说,他打开一包铁观音茶叶,开水冲下去。我马上觉得一丝铁观音特有的香气开始萦绕在身旁,迅速集中在身边,好像温泉蒸发一样,香气蔓延。我以为此香最真。属木。
普洱茶喝起来总共有5种味道,这五种味道主要有:
1、甜味
茶中的淡然甜意是那么清雅,不对健康无害,还可以满足心中一时对甜味的馋渴,同时由于淡然甜意,更将普洱茶品茗提升到艺术境界。普洱茶属于大叶种的茶叶,成份相对的就很饱和浓厚,经过长期陈化、苦和涩的味道因氧化而慢慢减弱,甚至完全没有了,而糖份仍然留在茶叶中,经冲泡后,慢慢释放于普洱茶里,而有甜的味道。
2、酸味、水味
酸味和水味都是普洱茶不好的味道,当然在普洱茶品茗时不希望有酸、水味出现。茶叶制作不良或存放不好,都可能形成有酸味。这些带有酸味的普洱茶,每每经过三、五开冲泡后,有的酸味会逐渐减少。酸味是品茗者不愿意接受到的味道。它代表了茶品的低劣。一般新鲜的茶叶制作,如果在‘走水’的程序处理不好,也会形成茶叶有水味。
3、苦味
苦本是茶的原味,古代称茶为‘苦茶’,早已得到了印证。最早期的野生茶,茶汤苦得难以入口,经过我们的祖先长期的培养,由‘野生型’茶树而‘过渡型’茶树,才变成为今天的‘栽培型’茶树。虽然这是一连串植物生理学的演变过程,然而站在品茗的立场角度,我们比较关心的是由难以入口的苦味,而逐渐苦味淡薄,乃至于平常人能以饮用并视为美味珍品。
4、涩味
常听说‘不苦不涩不是茶’,其实陈化六、七十年以上的陈年普洱茶,已经不见苦涩了。没有了苦涩,而仍然能表现其它茶味道的茶品,一般都被称为好茶了。普洱茶有口感比较强的‘阳刚性’普洱,有口感比较温顺的‘阴柔性’普洱茶。
5、无味
大多数的普洱茶品茗高手,都公认无味之味,是普洱茶的最极品。这可能与贮放陈化的年份有关,一百多两百多年陈期的金瓜贡茶,其评语的是‘汤有色,但茶味陈化、淡薄’。无味之味有着十足的禅境,此种无比高尚境界,在数百种茶中,恐怕只有普洱茶所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