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叶草白粉病

发布时间:2024-03-12
白粉病是三叶草上常见病害,全国各种植区普遍发生,严重影响干草产量和质量。
症状初期叶两面再现局部由病原菌的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构成的白色粉斑,后迅速覆盖叶片的大部或全部。病害流行时,整个草地如同喷过白粉。严重时,可使叶片变黄或枯落,种子不实或瘪劣。后期白色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褐色小黑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病原erysiphepisidc.称豌豆白粉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异名蓼白粉菌(e.polygoindc.)。分生孢子梗由外生菌丝上长出,直立,无色,顶串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桶形,或两端钝圆的圆柱形,单胞,无色,大小约(22.9)25.4-38.1(43.2)μm×(11.4)12.7-17.8(18.3)μm;闭囊壳扁球形,暗褐色,直径约(72)92μm-120(130)μm,个别达150μm;附属丝多根,菌丝状,长约为闭囊壳直径的(0.5)1-3(5)倍,基部褐色,向顶渐淡至无色;子囊多个,卵形,椭圆形,少数近球形,具短柄至近无柄,(43.2)55.9-76.2(86.4)μm×(30.5)35.6-43.2(48.3)μm;内生(2)3-5(6)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淡黄色,卵形或椭圆形,(17.8)20.3-25.4(27.9)μm×(11.4)12.7-15.2(16.4)μm。在豆科植物中寄生范围较广,但适应于不同的寄主,分化为许多生理小种。就三种草属而言,在红三叶发生较普遍,偶尔也见于白三叶草、绛三叶、杂三叶等。
发病特点病原菌主要以休眠菌丝在寄主体内越冬。在大多数三叶草种植区,分生孢子阶段(oidiumsp.)是主要致病体,如在我国贵州,红三叶草就不产生有性阶段的闭囊壳,在新疆野生白三叶草也很少形成闭囊壳。分生孢子借风传播,生长季节可进行多次的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潮湿并日间热而夜间凉爽和多风的有利条件有利于此病的流行。多雨或过于潮湿则不利于病害的发生。过量施氮肥或磷肥,加重病害的发生。增施钾肥可抑制菌丝的生长,使病情减轻。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
(2)加强田间管理。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适时灌溉,雨后注意排水;合理利用草地,适时刈割,适度放牧,防治病害蔓延。
(3)药剂防治。
科研地或种子繁育地,可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粉锈宁等药剂进行防治。上述药剂与防病高脂膜剂进行复配混用,可显著提高防效。
常用药剂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粉锈宁
上一个:钽电解电容器的结构特点
下一个:xa1怎么看固件版本,怎么查自己的固件版本呢

蛋仔派对ssd是什么意思,SSD是什么
RC0100FR-0725K5L,01005 25.5KΩ 1% 1/32W 电阻
个体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商标侵权担责吗
锅炉汽温调节的思路
台式硬盘改成移动硬盘,台式机械硬盘改成移动硬盘
如果有工商举报都会有哪些
茶叶宜喝不宜炒众多品牌普洱茶正处于价值洼地
快手收礼物语音提示怎么关闭(快手收礼物语音提示怎么关)
销售德国ssb电机
花边婚图片欣赏 结婚多少年是花边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