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苏褐斑病防治

发布时间:2024-03-10
白苏褐斑病多在白苏生长中后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亦为害茎、叶柄和花序。
症状
叶片染病初形成浅褐色小点,以后发展成多角形至不规则形浅褐色至暗褐色坏死斑。空气潮湿时病斑正背面产生暗灰褐色绒状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严重时叶片上病斑密布,短期内病叶即坏死干枯。茎和叶柄染病,多形成长椭圆形至梭形病斑,黄褐至暗褐色,稍凹陷,边缘浸润状,湿度高时病斑表面亦产生灰褐色绒状霉层。花序染病,多从花萼尖端开始染病,形成黄褐色至暗褐色不规则形坏死斑,使花序提早干枯坏死。湿度高时病部表面亦产生灰褐色绒状霉层。
病原
病原菌为cercosporaalthaeinasacc.属半知菌蜀葵尾孢霉真菌。病菌子座由少数褐色细胞组成。分生孢子梗密集,5~18根成束,淡榄褐色,隔膜多,有膝状屈曲,作各种形式的弯曲,孢子痕在平切状的顶端,大小为32~178.5μm×3.5~5μm。分生孢子鞭状至针形,直或稍弯曲,隔膜多而不明显,基部平切,浅色,大小为54~304μm×3~5μm。
发病规律
褐斑病为白苏的主要病害,分布广泛,发生普遍。主要在夏、秋露地种植时发生为害。病害轻时对白苏生产无明显影响,严重时发病率很高,常致白苏茎叶枯死,影响生产。在田间,此病常和黑斑病、斑枯病混合发生。 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侵入寄主引起发病,以后产生新的分生孢子进行多次重复侵染。高温高湿利于发病。阴雨潮湿、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大适于病害发生与发展。此外,地势低洼、连作、管理粗放、肥料不足、植株生长衰弱等发病均重。
防治方法
1.彻底清除病叶及残体,集中烧毁或沤肥,减少菌源。
2.轮作倒茬,增施有机底肥,平整土地,雨后注意排水。发病期间清除部分中下部衰老枝叶,改善通透条件,保护地适当增加通风,降低空气湿度。
3.发病初期药剂防治,可选用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6%乐必耕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百科乳油15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10~15天1次,连续防治2~3次,保护地选用粉尘或烟雾剂防治效果更好。
上一个:变电检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下一个:雷蛇无线鼠标巴塞利斯评测(雷蛇巴塞利斯标准版)

绿巨人大棚盆栽生产技术
闽南功夫茶茶德
电网互联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
婚礼伴郎都做些什么?
gbk与utf8的区别(utf8和gbk可以互转吗)
茶树对茶尺蠖取食危害的补偿光合生理反应研究
宝格丽戒指67号直径多大
这里的普洱茶,99.99%的人都没喝过!
电脑提示已超出onedrive支持的设备数量怎么解决问题(word已超出服务器存储配额)
苹果如何设置来电铃声自定义(苹果来电铃声如何自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