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程序的种类一般包括和解、重整以及破产清算,而破产程序属于一种企业出现了资不抵债的尴尬,需要通过破产来解决债务威胁的一种行为,也是比较常见的,那么,起诉后发现被告进入破产程序?下面看看小编介绍吧!
一、起诉后发现被告进入破产程序
遇到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被告已申请破产的情况,法院可以依职权告知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建议原告变更被告。如果原告不同意变更被告,也不申请撤诉的,法院可依法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1、起诉条件中要求“有明确的被告”,仅仅要求被告明确、确定,虽然被告不适格是程序上的问题,但只有经过案件受理并实体审查后,才能发现被告是否正确,法院审查后认为被告不适格,即原告告错了人,应当判决驳回诉讼请求。
2、最高法《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3条第1款规定:“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变更被告;原告不同意变更的,裁定驳回起诉。
二、什么是破产程序
破产程序是指对资不抵债的企业进行破产处理的司法程序。法院审理破产案件的程序。在西方和其他一些国家中,债务人既不能以其现有财产清偿全部债务,又不能达成和解结束债务关系时,由法院强制执行其全部财产,使所有债权人平均受偿,而免除其余无法清偿的债务,称为破产(见破产法)。
三、破产程序的种类
破产程序包括三种:和解、重整和破产清算。
不能把破产案件简单地归结为清算倒闭事件;破产清算是公平清理债务的一种方法。我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破产法)鼓励当事人积极寻求以避免企业倒闭清算的方式来公平清理债务。
破产法设立的重整、和解和破产清算三种程序之间,存在一定的可转换性。在它们之间,当事人有一定程度的选择自由。
上述文章属于关于“起诉后发现被告进入破产程序”的介绍,主要介绍了起诉后发现被告进入破产程序,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知,这种情况可以要求法院告知被告不适格,对于破产程序方面的法律问题,可以自行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