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杜鹃叶肿病
症状: 杜鹃的幼嫩组织均可受害。叶片正面初为淡黄色半透明的圆形斑,后为黄色,下陷;叶背面淡红色,肥厚肿大,随后隆起呈瘿瘤,瘿瘤表面有厚厚灰白色的粉层,如饼干状,叶枯黄早落。严重时叶柄病斑连片,畸形肥厚。嫩梢发病时,顶端产生肉质莲状叶,或为瘤状叶,后干缩为囊状。花瓣感病后,异常肥厚,呈不规则的瘿瘤。
病原及发病规律: 真菌。为担子菌的日本外担子菌(exobasidium japonicum shirai.)或杜鹃外担子菌(e. rhododendri cram .)。春末夏初和夏末秋初为发病盛期。低温高湿病害容易发生。月均温为15-20摄时度,相对湿度80%以上利于病害发生。
防治办法:(1)发现病叶及时摘除。(2)发芽前喷2-5波美度石硫合剂。(3.)发病时喷洒65%的代森锌500倍液,或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3-5次。
类别: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