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程造价中,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参量掺入量,和实际施工时的掺加量不一致应该如何计算?
答:在工程造价中,混凝土中的各种外加剂掺量,均应该按照实际施工的参加量计算,可以查阅工程的竣工档案中的混凝土配合比,如果采用商品混凝土,可以要求商品混凝土厂家提供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外加剂掺量是根据试配时原材料质量情况确定的,实际施工时由于原材料发生变化需要调整掺量时应按实际掺量计算。
混凝土配合比中的外加剂掺量是根据试配时原材料质量情况确定的,实际施工时由于原材料发生变化需要调整掺量时应按实际掺量计算。
外加剂的使用是为了方便施工。所以一切都是为施工服务的!一定要满足现场施工条件!
首先,现在的外加剂标准规定外加剂的碱含量不得大于0.75%,市场上销售的产品大多在0.3~0.6%,比一般的水泥还要低,外加剂以内掺法掺加,只能降低混凝土的总碱含量。
其次,外加剂作为混凝土的一个组成材料,与水泥和其它矿物外加剂(粉煤灰、硅灰、磨细矿渣粉等)一样,其掺量应该根据设计要求的限制膨胀率或自应力值,通过试配确定,不能人为限定上限,否则像自应力混凝土、需要较大膨胀量的一些工程部位将会因膨胀不足而发生工程质量事故。
另外,百分比掺量本身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强度等级c20的混凝土和强度等级c60的混凝土由于胶凝材料用量悬殊,以8%掺量为例,c20中外加剂用量不足20kg/`m^3`,而c60中外加剂将达到40~50kg/`m^3`,会出现c20混凝土膨胀量不足而c60混凝土膨胀量过大的情况。
混凝土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的参量一般比较大,氧化钙类外加剂的掺量一般为水泥质量的3%-5%,硫铝酸钙类外加剂的掺量一般为水泥质量的8%-12%,且需要膨胀率大时,它们的掺量应该更大。
外加剂一般按照内掺法进行,其计算方法为:
外加剂掺量=m外加剂/(m水泥+m外加剂)×100%
式中:m外加剂——外加剂质量 m水泥——水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