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谈到“营养管理”时我们会想到肥料水平、ph值、ec值等指标,但是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因素影响,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哪些因素决定了肥料的选择。
水质
水质也许是最值得考虑的因素,尤其是水的碱度,碱度是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以及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的总量,是水对酸的缓冲能力的一种度量。
水的碱度过高的话会使ph值升高,从而引起营养元素的吸收失调,例如硼和铁元素的吸收不足。若取水样进行检测时,碱度的浓度一般用碳酸钙的浓度(ppm)来表示。
碱度可以用酸性肥料例如20-10-20等来调节,但是若碱度过高的话(caco3大于200ppm),就需要在水中注酸了。若进行穴盘苗生产,最大的碱度应该小于100ppm。在进行营养管理时,也要注意到低碱度的影响。当碱度小于75ppm(caco3)时,基质很快就可以变为酸性,酸化效应可以使ph值很快降下来,这样可能会导致铁和镁元素的中毒。若施用碱性肥料例如13-2-13或15-5-15的话,将会使基质的ph值升高。若只用肥料并不能将ph值升高到合适的范围,可以考虑借助石灰水或碳酸钾来防止ph值的下降。
比较好的施肥策略是轮流施用酸性肥料(如20-10-20)和碱性肥料(如(13-2-13),约每周轮换一次即可。这种轮流施肥的方法对碱性肥料中的补施钙肥非常有用,有利于基质保持合适的ph值。
另外一个影响水质的要素是
ec值,即水中可溶性盐离子的总和。盐离子浓度非常重要,太高的话会阻碍植物生长。对付ec值较高的水可以种植耐盐性较强的植物或者用清水淋失过多的盐分,还可以装上反渗透的装置以净化水质。在进行草花的生产中,微量元素的浓度不当也会引起严重问题,记住每年进行灌溉用水的两次检测可以帮你较好预防这些问题。了解水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许多情况下都可能发生微量元素过多而产生危害的事件,例如:在用含有微量元素的全营养素肥料进行施肥时或进行额外的补施微量元素时。
许多含微量元素的肥料都含有其他的营养成分,因此在施用时要十分谨慎,在进行微量元素b的补充时不要引起微量元素a的中毒。许多微量元素的吸收不正常其实都是由ph值不当而引起的,所以在施用前应该先检测基质中的ph值。
肥料的成分
一般来说,全营养素肥料对植物生长有很大的益处。全素肥料一般含有以下成分:氮、磷、钾和铁、镁、硼和锌等微量元素,总体来说包括植物生长所需的一切营养。前面已经提到20-10-20是一种酸性肥料,大部分酸性肥料不含有钙,而植物生长离不开钙元素。
在温室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当水的碱度很低时便会发生植物缺钙,所以不得不采取措施提高基质的ph值(例如三色堇和长春花)。究其原因是因为碱度低的水中钙离子含量很少,所以酸性肥料施用频繁的话会降低基质的ph值,这样植物钙的供应会不足。记住生产过程中假如注酸使ph值过低的话施加含有钙的碱性肥料会升高基质的ph值。
其他需要考虑的就是硝态氮和氨态氮(尿素)的比例。一般来说,硝态氮的比例不要低于30%。氨态氮过多时会损伤植物根系,使植株正常生长受阻,从而影响开花,尤其在阴冷的气候条件下对植物的伤害更甚。含磷量较低的肥料可以防止植株徒长,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尽量要防止植株徒长,例如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hid氙气灯加光来控制,部分研究表明,低于10ppm的磷元素含量(饱和基质溶液测定)有利于植株健康生长。
所以,若施加100ppm(氮)的20-10-20肥料,则提供的磷元素浓度为20ppm,这远高于草花的生长所需。依次推算,20-20-20和15-16-17对保持植物营养元素的平衡是最为不利的。但是必须谨记当选用一种肥料后,应先考虑它是酸性肥料还是碱性肥料。类似于13-2-13的肥料对植物生长非常有利,它有较低的氨态氮和磷元素含量,但是不适于在碱度较高的灌溉水条件下施用,除非注酸后才可以施用。
植物品种
许多植物生产商只是对几个花卉品种进行生产,而市场需要的是植物品种的多样性。所以在进行多品种植物的生产时,建议对植物所需的ec值、ph值进行分类,将之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见表格),在生产时可以作为参照。
植物长势
除了了解不同的植物对ec值和ph值的要求外,还应该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阶段。在植株的幼年时期,只需要少量的营养元素即可满足生长需要,此后随着植物迅速进入营养生长阶段,对营养的需求也就大增,但是在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尤其是开花后对营养的需求下降,所以施肥应遵循“低-高-低”的规律。一般来说,推荐的肥料浓度和ec值水平,都是植物营养生长迅速的阶段的推荐值,所以在植物的其他生长阶段应注意按照此规律进行调整。
灌溉
当对植物进行施肥时还需要考虑灌溉系统。有研究证明,采用地下灌溉比植株上部喷洒可以降低约30%的肥料施用量,这是因为地下灌溉的方式不容易淋溶容器中过多的盐分,滴灌也有同样的效果,它还与所用的基质和容器中的水含量有关。在采用滴灌或顶部灌溉时,需要检测淋失的水分,即从容器底部流出的水分与灌溉水分的百分比值。一般来说,该数值保持在10%至20%是比较适合的,它有利于将基质中多余的盐分排出。若水分淋失率高于20%,说明肥料和水分的浪费较高。若淋失较频繁而ec值又比较正常的话,就需要考虑降低施肥的浓度或定时用清水灌溉了,这样仍然可以生产出健壮的植株来。
当转换灌溉方式时,需要重新审视施肥计划。采用低劳力成本的滴灌和地下灌溉是比较划算的,而且也值得做,因为它有利于环境保护。但是不同的灌溉方法所配合使用的施肥策略也不完全相同。若灌溉用水为中水回收利用,则必须谨慎检测里面所含的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和ec值、ph值。
其他因素
容器大小也影响植物对营养的吸收,容器越小,水肥管理越难控制,因为基质较少,它们的缓冲能力较弱,所持有的水量较少,因此ph值、ec值和水量变化会非常快。
一般来说,控释肥料(crf,一种固体新型肥料)对草花生产不太理想,但是若有足够的获利空间,可以施用控释肥来抵消多余的花销和劳动力成本。若施用控释肥,谨记要降低肥料的浓度,防止ec值升高过快。
检测
在营养的检测过程中有许多变动因素,很有可能适合于该种情况的营养水平并不适于另一种情况。所以唯一能判断适合植物营养水平的方法是进行实验室检测,以植物组织和基质为检验对象,做全面检测。另外,在生产过程中现场检测ph值和ec值是一种快速了解植物状况的方式。正确的ph值和ec值可以消除花卉生产过程中约90%的营养失衡。
备注:缓释肥料(slow-releasefertilizers,srf)和控释肥料(con-trolled-releasefertilizers,crf)的定义。缓释肥料是指养分所呈的化合物或物理状态,且能在一段时间内缓慢释放供植物持续吸收利用的肥料,缓效肥料为尿素和醛类的缩合物。“缓释”是指化学物质养分释放速率远小于速溶性肥料施入土壤后转变为植物有效态养分的释放速率。“控释”是指以各种调控机制使养分释放按照设定的释放模式(释放率和释放时间)与作物吸收养分的规律相一致,控释肥料为包膜肥料。
欧洲标准委员会对缓/控释肥料所作的规定,在25℃水浸的条件下,肥料养分的释放要符合以下条件:肥料中的养分在24小时内的释放率(即肥料的化学物质形态转变为植物可利用的有效形态)不超过15%;在28天之内的养分释放率不超过75%;在规定的释放期内,至少有75%的养分能释放出来。
三色堇适宜低ph值,淡肥。
凤仙适宜中等ph值,淡肥。
石竹适合中等ph值,中度肥。
水的碱度很低时便会导致长春花缺钙,所以应采取措施提高基质ph值。
鼠尾草适宜低ph值,中度肥。
马缨丹适宜低ph值,淡肥。
矮牵牛适宜低ph值,重肥。
(本版图片由林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