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反馈极性分:正反馈和负反馈。
正反馈——反馈信号x ˙ f 对输入信号 x ˙ i 起助长作用( x ′ ˙ i = x ˙ i + x ˙ f ),使净输入量 x ˙ i 增大.
负反馈——反馈信号 x ˙ f 对输入信号 x ˙ i 起削弱作用( x ′ ˙ i = x ˙ i - x ˙ f ),使净输入量 x ˙ i 减小。
负反馈多用于改善放大器的性能;正反馈多用于振荡电路。
判断方法——瞬时极性法。其步骤如下:
首先,在基本放大器输入端设定输入信号瞬时增加, 标注为“⊕”;然后逐级推演出反馈信号的变化极性;最后判定反馈信号对输入端的影响。若使输入增强,则为正反馈;若使输入减弱,则为负反馈。
2. 按对输出电量的取样分: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电压反馈——反馈信号 x ˙ f 正比于被采样的输出信号为 x ˙ o 。
x ˙ f ∝ x ˙ o 反馈系数 f ˙ = x ˙ f u ˙ o
电流反馈——反馈信号 x ˙ f 正比于被采样的输出信号为 i ˙ o 。
x ˙ f ∝ i ˙ o 反馈系数 f ˙ = x ˙ f i ˙ o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判定方法:
方法一——输出短路法。将反馈放大器的输出端对地交流短路,若其反馈信号随之消失, 则为电压反馈;否则为电流反馈。
方法二——按电路结构判定。在交流通路中,若放大器的输出端和反馈网络的取样端处在同一个放大器件的同一个电极上(输出端取样端同点),则为电压反馈;否则是电流反馈。
举例:判断反馈。图 6 .4中 (a)是电压反馈,(b)是电流反馈。
3. 按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的比较形式分: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串联反馈——反馈信号 x ˙ f 与输入信号 x ˙ i 在输入回路以电压形式比较(串联)。
u ˙ ′ i = u ˙ i - u ˙ f
并联反馈——反馈信号 i ˙ f 与输入信号 i ˙ i 在输入回路以电流形式比较(并联)。
i i ' = i i − i f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的判定方法:
对于交变分量而言,若信号源的输入端和反馈网络的反馈端接于放大器件的同一个电极上(输入端与反馈端同点),则为并联反馈;否则,为串联反馈。
举例:判断反馈。按上述方法可以判定,图 6.7中(a)串联反馈,(b)是并联反馈。
4. 按反馈信号的成分分: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直流反馈——若反馈环路内,直流分量可以流通,则该反馈环可以产生直流反馈。直流负反馈主要用于稳定静态工作点。
交流反馈——若反馈环路内,交流分量可以流通,则该反馈环可以产生交流反馈。交流负反馈主要用来改善放大器的性能,交流正反馈主要用来产生振荡。
若反馈环路内, 直流分量和交流分量均可以流通,则该反馈环既可以产生直流反馈,又可以产生交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