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安民《老班章》:“陈升号”茶企创始人陈升河普洱茶文化大散文(14)

发布时间:2023-12-12
原编者按:作者饱含深情地书写了“陈升号”茶企的创始人——陈升河先生。他懂茶爱茶,而且在用心做茶。他对普洱茶的坚持和坚信,大有“任凭江湖风浪起,我自巍然不动”的豪迈气概。他对老班章人的真情和宽容,更有“欲与天下茶人圆茶缘”的人生情怀。所以,他赢了!赢得舒心,赢得理直气壮!
“陈升号”
要面见大企业家一般都很难,最容易的是打开企业的网页,基本情况一目了然。除了那些文字是实实在在的,还可以看见企业领导人的有关图片。
“陈升号”的领导人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张面带微笑而又有些沧桑的脸庞。
在清朝末年,有一个很出名的人物,叫曾国藩。中国当代最有名的两个人受他的影响最深。一个是毛泽东,一个是蒋介石。
最典型的就是1947年的重庆谈判,当国共两党的两个伟人解不开死结的时候,两个人都在花园中读同一本书,两个人又不期而遇,两个人读的书都是《曾文公全集》。
可见,曾国藩对中国当代的影响已经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应该说,曾国藩最擅长的是相术,而且他特别相信,还把多年的研究著成一本叫做《冰鉴》的相书。
这本书就是专门讲人的面相决定他的内心、他的行为和他未来的前途。
曾国藩非常看重人的面相,甚至他对人的好恶,外人看来是无缘无故,但是,在他的《冰鉴》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陈升河的面相在曾国藩的《冰鉴》里就属于上上相,是属于有富贵之前途的人。
虽然这些说法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观点中属于唯心主义,无稽之谈,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上至殿堂下至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那就是钟馗。
钟馗的故事非常简单。
钟馗是唐朝德宗年间的一个才华横溢,盖世天下的书生,由于相貌丑陋,虽然考中头名,德宗皇帝以他相貌不佳为由,就是不钦点他为状元。钟馗一怒而起,怨天咒地,触柱而亡,一缕阴魂飘至天庭,找到玉帝讨个说法。
玉帝面对钟馗叹了口气:“唉,德宗根本不懂面相,你乃天、地、人之正神像。”玉帝朱笔一挥,钦赐钟馗为三界之正神,他可以上天,可以入地,可以在人间,是一个跨越三界的正神,他手中的打鬼鞭是可以敲得响的正义铁骨。
可见,中国的传统文化对相术的理解就比马克思的唯物和唯心主义丰富得多了。
按中国传统的说法“相由心生”,就是说你如果有一颗菩萨之心,面相就会挂出慈善之笑。
这种说法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一个人如果老是心中结恨,面相肯定难以展示笑容。从这方面来说,我更认为中国的这些传统说法更有它的道理。
图为:《老班章》《普洱茶命运交响》著作者马安民
在“陈升号”的网页上,陈升河所露出来的尊容,虽然两鬓挂着岁月的斑白,但是,面上都呈现出宽容的微笑。
陈升河涉足茶的历史很长,但是,他真正的辉煌是他走进了云南的丛山峻林。
云南有着最悠久的种茶历史,有着当今世界上最环保、最优质、最受追捧的古树茶资源。这些资源,更需要一个个响当当的品牌。
做品牌要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需要非常懂茶爱茶的专业素质,还要有像大山样的胸襟。
“陈升号”到目前为止,可以算得上是云南普洱茶界的一个品牌。为什么这个品牌要以“号”字级来冠名呢?
我带着一种猜测,一种跨越时空、跨越地理的疑问,来追寻一种合理的答案。
2006年,“陈升号”果断的买下了勐腊县易武镇的“福元昌号”旧址,并花巨资修缮一新。
事实上,从康熙、乾隆一直到光绪年间,云南出现的“号”级茶是中国普洱茶最繁华、最兴盛的一个历史时期。
即使是现在,你走进易武古镇,那种岁月流在青石板上的痕迹是最沧桑的,从那些古建筑上,你也可以遥想当年的繁华。
“陈升号”名字的由来,恐怕也是从这种历史沧桑中悟出一种同感,而以“号”字来寻找一种延续古今的茶缘。
在乾隆年间,就有了“同庆号”,道光年间有了“车顺号”,而“福元昌号”也仅仅是在光绪年间创立出的一个品牌。
在当年繁华喧嚣的茶市中,在“号”级茶的历史中,“福元昌号”既不是最早,也不是最晚的茶号。
我一直纳闷“陈升号”在众多的老字号中,为什么唯独青睐“福元昌号”?
余秋雨先生在《品鉴普洱茶》一书中这样论述:元昌号在光绪元年创立后,又在光绪中期到易武古镇开设分号而建立了福元昌号,延绵到20世纪还生气勃勃,成为普洱茶的“王者一族”。
我终于明白,“陈升号”为何要买下福元昌老宅,又花巨资重新修缮,那么,这种行为也就表明“陈升号”的励志,就是要做当代普洱茶的“王者一族”。
陈升号——福元昌号,跨越历史做了一次悄悄地握手,也算两个“号”字级的茶人,穿透历史、跨越时空的一种誓言:做茶王。
从2000年开始,云南普洱茶开始升温。
到了2007年开春的时候,现在被誉为“茶王”的老班章茶,价格一瞬间飙升到1700元,这种陡然出现的高价,使两种人措手不及,一是茶商,二是茶农。
说句实话,当时的老班章村民绝大部份不会做生意,而且对全国普洱茶市场行情基本上知之甚少。
当时,在云南所有普洱茶原料没有突破200元的情况下,1700元的高价吓跑了一些收茶的茶商。
到了2007年的下半年,普洱茶跌入低谷的迹象更加明显,原来还在观望的茶商从老班章村搞撤得一干二净。
老班章村民家中积存了数十多吨的茶叶,在那个年代,并不太富裕的老班章村民,望着堆在家里的茶叶,让他们觉得唯一的富裕之路,断了!
那么,老班章村的富裕之路在哪里?
也就是那一年,正在考察云南古树茶资源的“陈升号”,在新班章村认识了一个叫“三爬”的哈尼族汉子。
“三爬”向“陈升号”介绍,自己是老班章村的村长。
本来“陈升号”就对老班章古树茶有着浓厚的兴趣,只不过是前几年,他认为在老班章村的“炒家”太多,让老班章村的茶价不合常理的疯涨,所以,就更喜欢在新班章村脚踏实地地考察。
当“三爬”向他讲述了老班章村民陷入无人收茶的窘境时,“陈升号”毫不犹豫地和“三爬”去了老班章村。
不知是一种缘分还是“三爬”的人格魅力吸引着“陈升号”,反正他们两人一拍即合,其实这个“合”还是一个“茶”字。
就在那些日子里,“陈升号”入驻老班章。
应该说,规格还是比较高,场面也比较正式。但是,你无法猜测,更无法想象,这么一个重要的仪式,竟然是在“三爬”村长家的火塘边定下来的。参加这个仪式的人有:当时的勐海县县委书记张兴,主管土地和农业的副县长肖云康,县政法委副书记杨广才,以及老班章村的主要村干部。此时的杨广才,是以老班章村民的特殊身份来见证“陈升号”的入驻。
大家坐在火塘边,当一些细节谈定以后,刚要签约,“三爬”村长说:“等等……”
他转身从内屋捧出一只铁三脚。
“三爬”村长把这只铁三脚架在火塘上,顺手抓起一把老班章古树茶投进铁壸,塘火正红,顷刻间,茶水沸腾……
“三爬”村长给每一个客人斟上茶水,他指着火塘上的三脚说:“这是我们哈尼雅尼然‘阿培饱劳腰威’传宗接代、继承古祖的象征,有四百年的历史,是阿培仙资代代相传的唯一遗物。今天,是我们老班章村即将发生深刻变化的时刻,所以,我请它出来为尊贵的客人烧一杯老班章古树茶,同时,也为老班章村未来的富裕祈福。”
这天,老班章村和“陈升号”签约了。
“三爬”村长说,那年,“陈升号”按当时勐海普洱茶区的最高价格,全部收购了老班章村民家中所有的茶叶,花费了上千万元资金,在当时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同时,老班章村也提供给“陈升号”一块免费使用三十年的场地,建立茶叶初制所。
2008年,是普洱茶走向低谷的一年,但是,“陈升号”还和老班章村的人签订了三十年的包购包销协议,这就是被当地政府极为推崇的“公司+农户”的最佳模式。
他这种逆动行为,从现在的商业角度上被美誉为“过人的胆识,是商业奇才。”
这些词既好听又对路,但是,我总觉得这些词放在“陈升号”身上,似乎过于轻飘了些,我认为只能从中国传统文化上来追根寻源,他的逆动行为是熟读过普洱茶的历史,是在考察云南古树茶的时候,早就对老班章茶有了一种心理定位,有了对老班章茶更深的宿缘,只是时机未到而已。
碰巧,是普洱茶的倒春寒和“三爬”的这座桥,牵引着“陈升号”的手,摘取了老班章茶的茶王明珠。
为什么说“陈升号”早就对老班章有了一种心理定位?
在“陈升号”扎根云南的时候,立志要做最好的普洱茶,他用脚步丈量云南普洱茶原生地的同时,更用忧思的眼光翻动着普洱茶的历史和文化。
现在又可以看出,“陈升号”为什么不遗余力地买下易武古镇的“福元昌号”。
历史多有记载,“福元昌号”的圆茶为什么会有“王者一族”的冠名。邓时海先生说“福元昌号”的产品入口磅礴雄厚,而余秋雨先生则认为“福元昌号”柔中带刚,果然气象不凡。
“陈升号”介绍“福元昌号”的圆茶:“茶香为野樟香,陈韵,汤色栗红,有一种磅礴雄厚的气势,十足地表现了普洱茶的雄壮之美,是普洱茶中的‘普洱之王’!”
所有以上的评价,正是今天茶人对老班章古树茶的总结。
我没有喝过“福元昌号”的圆茶,但是我相信,邓时海先生、余秋雨先生及“陈升号”,他们都喝过原版的“福元昌号”产品。
我相信他们的味觉,也相信他们品饮后用文字表达出来的真实性,他们都将“福元昌号”推上了当年的茶王宝座。
与其说“陈升号”在老班章种下的善果是一种偶然,不如说历史上的“福元昌号”和今天的老班章所表现出的茶感,就是一种穿越历史的相互认同。下转《普洱茶文化大散文:马安民《老班章》》
上一个:雨季要怎样对茶叶防潮
下一个:qq解压文件在哪里打开(qq解压文件在哪里找到)

茶水洗脸 预防皱纹
交-交变频器倍频电路
如何查看台式电脑cpu型号,台式电脑CPU有哪些型号?
RS-06K249RFT在线查库存,今日报价
提举茶盐公事
茶叶防虫如何做到以螨治螨
木门窗安装质量标准有哪些?
中央空调系统水泵选型设计
华为c8818怎么查询真伪
那些你以为很“霸气”的茶,根本就不是什么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