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饮茶的国家。但是,每个时代的喝茶方式都是不同的。我们现代有现代的喝茶方式,古代也有古代流行的喝茶方式。就像之前在《知否》热播时候,宋代的点茶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今天,我们就以此为契机,来归纳总结一些古代的喝茶方式,一起看看相比现代的喝茶方式,古人们都有哪些不同的喝茶方式呢?
药食两用
茶刚开始是作为治病用途存在的。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在这里,荼即是茶,这也使得茶的药用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虽然我们现在知道茶是不具备治病性能的,但我们无可否认的是,茶叶中的某些物质的确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除了药用性能之外,古代还认为茶叶具有食用性能。即使到了现在,云南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道“凉拌茶”菜谱。而这种菜谱最初也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
混煮羹饮
初唐前,将茶饼捣碎成碎末后,沸水冲泡,然后往茶叶中添加葱、姜、盐等调料混煮成羹,是当时人们的一种常见的喝茶方式。
这种喝茶方式和我们现在的做汤方式相似,所以初唐时期人们在喝茶时总给人一种喝粥的感觉。其实,我认为,如果茶友们闲来无事也可以试试这样的饮茶方式。
唐煎宋点
唐煎宋点,是唐宋时期的一种常见的喝茶方式。
唐朝喝茶有一定的讲究,需要从一开始就煮茶,等茶初沸声响起时,在茶水中加盐;等茶二沸声响起时,将事先捣碎的茶末加进去,然后再次添加盐和姜等调料。等这些工序全部完成之后,再开始品饮。
这种方式是文人雅士最喜欢的喝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茶道的发展。
茶圣陆羽撰写的《茶经》,是中国茶文化里程碑的著作。《茶经》推动了茶文化知识的传播,也大力鼓励人们尽情饮茶。
到了宋代,喝茶以点茶法为主。所谓点茶,主要是将茶饼碾压成碎末状放置在茶盏中,用注入开水的方式将茶粉调成茶膏,等茶沫上浮后形成粥面,一盏茶才算顺利完成。点茶法运用的较为广泛,日本现在的抹茶道,很多方面都借鉴了宋代的点茶法。
明清泡茶
从明朝开始,沸水泡茶的方式在民间广为流行。沸水冲泡的方式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更有助于茶味的保持。所以从明朝开始,沸水冲泡方式成为老百姓的主流泡茶方式。
人们只需要准备沸水、茶叶和相关泡茶器具,就能冲泡一杯保留原滋原味的好茶。除此之外,制茶工艺的发展和名茶的大量涌现都使得饮茶文化得到了全方面的发展。即使到了现在,我们在冲泡茶叶时依旧使用的是沸水冲泡的方法。
从古至今,简单的泡茶经历了多种形式的演变。从刚开始的药用性能到现在的品饮性能,虽然泡茶的形式反复改变,但是茶人对茶的需求却永远不变。
也许现在的我们,很难理解古代的喝茶方式,但正式因为这些多姿多彩的喝茶方式,才丰富了我们的喝茶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