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查看nginx的并发连接,我们可以更清除的知道网站的负载情况。nginx并发查看有两种方法(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笔者只知道两种),一种是通过web界面,一种是通过命令,web查看要比命令查看显示的结果精确一些。nginx是一个高性能的http和反向代理web服务器,同时也提供了imap/pop3/smtp服务。其特点是占有内存少,并发能力强,事实上nginx的并发能力在同类型的网页服务器中表现较好,nginx专为性能优化而开发,下面就由小编和大家讲一讲nginx日志。
一、nginx的log日志分为access log 和 error log
其中access log 记录了哪些用户,哪些页面以及用户浏览器、ip和其他的访问信息
error log 则是记录服务器错误日志
二、错误日志的形式如下:
10.1.1.1 - - [22/aug/2014:16:48:14 +0800] post /ajax/mbprequest.do http/1.1 200 367 - dalvik/1.6.0 (linux; u; android 4.1.1; armm7k build/jro03h) 119.189.56.175 127.0.0.1:8090 0.022 0.022
10.1.1.1 - - [22/aug/2014:16:48:19 +0800] post /ajax/mbprequest.do http/1.1 200 616 - dalvik/1.6.0 (linux; u; android 4.0.4; gt-i9103 build/imm76d) 36.250.89.22 127.0.0.1:8090 0.036 0.036
三、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几部分信息:
1.客户端(用户)ip地址。如:上例中的 10.1.1.1 (内网负载均衡地址)
2.访问时间。如:上例中的 [22/aug/2014:16:48:19 +0800]
3.访问端口。如:上例中的 127.0.0.1:8080
4.响应时间。如:上例中的 0.022
5.请求时间。如:上例中的 0.022
6.用户地理位置代码(国家代码)。
7.请求的url地址(目标url地址)的host。如:上例中的 /....
8.请求方式(get或者post等)。如:上例中的 get
9.请求url地址(去除host部分)。如:上例中的 /html/test.html
10.请求状态(状态码,200表示成功,404表示页面不存在,301表示永久重定向等,具体状态码可以在网上找相关文章,不再赘述)。如:上例中的 200
11.请求页面大小,默认为b(byte)。如:上例中的 2426
12.来源页面,即从哪个页面转到本页,专业名称叫做“referer”。如:上例中的 http://a.com
13.用户浏览器语言。如:上例中的 es-es,es;q=0.8
14. 用户浏览器其他信息,浏览器版本、浏览器类型等。如:上例中的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applewebkit/537.11 (khtml, like gecko) chrome/23.0.1271.97 safari/537.11
其实nginx access日志的格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自定义的。
在nginx的nginx.conf配置文件找到:log_format 这里就是日志的格式。
四、看一下和上述日志匹配的log格式设置:
#access日志格式配置,具体参数不再细说,上面都已经说过了,自己对应一下即可
log_format main '$remote_addr - $remote_user [$time_local] $request '
'$status $body_bytes_sent $http_referer '
'$http_user_agent $http_x_forwarded_for'
'$upstream_addr $upstream_response_time $request_time ';
access_log logs/access.log main;
#配置access log日志的存储位置及文件,注意:access.log文件是可以按日期进行分割的,方便查看及处理
access_log /usr/local/nginx/log/access.log main。
nginx在启动后,在unix系统中会以daemon的方式在后台运行,后台进程包含一个master进程和多个worker进程。我们也可以手动地关掉后台模式,让nginx在前台运行,并且通过配置让nginx取消master进程,从而可以使nginx以单进程方式运行。小伙伴们要想获得更多nginx日志的内容,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