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总能衍生出许多的话题,如过江之鲫,队伍声势浩大。
茶友们发现问题的活跃思维让人叹为观止,都说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泡茶也是一样。
一千个茶友泡茶,就会有一千个问题,而且问的极为到位。
有茶友问说:“我用紫砂壶泡茶,要是没有把水倒干净,是不是就叫做坐杯呢?那它和闷泡有什么区别呢?”
这个问题中隐藏了冲泡时的3个问题。
水没有倒干净,称之为留根,而非闷泡和坐杯。
不知道大家是否能分得清“留根”“闷泡”和“坐杯”的区别呢?
下面就逐一为大家解答。
⒈留根
留根,即在泡茶的时候留下一些茶汤,不要倒干净,目的是为了让茶叶的滋味得以延续,风味没有太大的起伏变化。
通常留根法,是有意而为之,目的性极强,就是为了让茶更好喝。
在泡茶时,有两种情况会用到留根法。
第一,煮茶要留根
煮老白茶,倒茶时不要把茶汤都倒干净,要留下1/5的母汤,以备续水之用。
这样做可以保证每一壶煮出来的老白茶滋味甘醇、柔和,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如果每煮一壶茶,都把茶汤倒干净,茶汤的浓度会很快下降,茶也不耐泡,喝第一壶茶还带有浓郁的枣香、药香,等到喝第二壶茶时就只剩下粽叶香,到第三壶口感就会很清淡,没有太多的滋味。
第二,玻璃杯泡茶要留根
用玻璃杯泡茶时,通常也会用到留根法,让茶更好喝。
比如在用玻璃杯冲泡绿茶、白毫银针、白牡丹这类茶时,我们也会留下茶汤,以延续茶叶鲜爽甘醇的味道。
如果前几杯都把茶汤滴尽,到后面几泡几乎就没味了,尤其是味淡的茶。
⒉闷泡
闷泡,可理解为“闷+泡”。
闷,指的是密闭,使不透气。要形成闷的条件,一定是要有一个密闭的空间。
泡,即茶叶浸泡在水中。
我们平时所说的闷泡,就是加够水之后,盖上盖子闷泡,至少3分钟时间。
比如用紫砂壶、盖碗这类有盖的茶具,都可以达到闷泡的效果。
闷泡,其实是一种比较极端的做法,容易让茶叶的缺点呈现。
比如有的老茶客喝茶,想知道一款茶有什么缺点,就会加盖闷泡,等到茶汤凉了,再倒出来品尝,寻找茶叶的缺点。
有的茶友泡茶时,忽然有事要离开几分钟,没来得及出水,茶叶闷泡在紫砂壶、盖碗里,把茶叶里最最深层次的物质都激发出来。
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这种长时间闷泡出来的茶,不建议大家喝。
茶汤会变得苦涩、浓烈,对人体的刺激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