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语言 算法与数据结构 画出data数组的存储示意图2,数据中心架构图怎么画3,8031单片机 片内外 数据存储器 结构组成和地址分配是怎样 我是初4,数据中心建设方案5,简述计算机三级存储体系结构1,c语言 算法与数据结构 画出data数组的存储示意图
c语言算法与数据结构画出。对于他数组的存储示意图。期待看到有用的回答!
2,数据中心架构图怎么画
看了 很多下面这个应该是最标准的,参照画就可以了额。工具嘛viso 即可旁路一般用于后备,从安全角度考虑,更好一点,存储间直接同步,主要是看你数据大小,数据较大,比较影响速度。没有绝对,只有相对,主要看你的侧重点
3,8031单片机 片内外 数据存储器 结构组成和地址分配是怎样 我是初
8031片内可以直接间接寻址数据存储器00h~7fh共128个;
只可以间接寻址的数据存储器80h~0ffh共128个;
片内数据存储器总共256个:
另外还有一些只可以直接寻址的特殊功能寄存器,占用地址80h~0ffh范围;
虽然特殊功能寄存器地址与数据存储器重合,但并不冲突,这一地址的数据存储器只能间接寻址,而特殊功能寄存器只能直接寻址。
片外数据存储器最大寻址范围0000h~0ffffh,由于使用专门的指令存取片外数据存储器;所以片内片外数据存储器相互独立。
4,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只解决用户的数据中心建设的要求、目标、规划、技术路线。数据中心最初被称为计算中心,在科技发展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数据中心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施耐德电气针对现下的社会提出了数据中心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是信息化社会的it基础设施,作为机构信息系统的运行中心、测试中心和灾备中心,承担着机构的核心业务运营、信息资源服务、关键业务计算、数据存储和备份,以及确保业务连续性等重要任务。 数据中心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数据中心的六个基本要素和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可以分为以下组成部分:1.数据中心发展现状及趋势: 2.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能力3.数据中心规划4.数据中心的节能5.数据中心建设管理6.数据中心专业化运维7.数据中心成本分析8.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9.数据中心与信息系统灾难恢复10.企业级数据中心评价体系 当今社会,那些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数据中心已暴露出了较多的问题,例如供电能力不足、无法实现在线扩容、机房送回风不顺畅产生局部热点、数据中心能耗巨大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可靠性,大大缩短了数据中心的正常生命周期。为避免这些问题,通过对数据中心建设方案的调查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初期资源规划考虑不周、缺乏业务可持续性资源计划考虑。2.数据中心机房功能性差,缺乏全局规划3.建筑层高过低、结构承载能力不足,严重制约空间不合理。4.供电设计密度低,系统可靠性差,不能在线扩容。5.系统设计缺乏经济性考虑,日常运行能耗大、营运成本高。6.运维管理缺乏长期性、稳定性及适应性的考量,易出现管理混乱。 数据中心建设已经完成了标准体系,为了有效地帮助各单位数据中心建设与管理者掌握最新技术与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建设与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加强数据中心置运行支撑能力,施耐德对此作出了数据建设方案,解决了用户在数据中心建设中遇到的难题、最新需求,提出了数据建设中的价值建议。
5,简述计算机三级存储体系结构
最快的是cpu里的寄存器 其次是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 然后是内存储器(分为只读和随机,静态和动态) 最后是外存储器(硬盘光驱)等
外存储器件简介
文件在存储介质(如磁盘和磁带)上的实在组织方式称为文件的存储结构或物理结构,常见的有四种:顺序组织、索引组织、散列组织、和链组织。为了讨论文件的组织方式,先简单介绍磁带存储器和磁盘存储器的有关知识。
磁带存储器把信息存储在磁带上,磁带机可以控制磁带前进,后退,磁带机上读写磁头可以读写磁带上的信息。磁带的运行情况类似以录音机上录音带的运行。见图7-5。
磁带有不同的规格。目前使用的磁带一般有1/2英寸宽,最长可达3600英尺。1/2英寸的带在横向上可记录9位或7位二进制信息(分别称为9道带或7道带)。图7-6是一段9道磁带,横向每排9位二进制信息,其中8位组织成一个字节。另一位为奇偶校验位。
磁带上的信息是以块为单位存放的。一个信息块由若干个字节构成,如512字节或1024字节,要读写某一块上信息,首先要定位,即通过磁带的移动使磁头对准磁块的前端,磁带不是连续运转的设备,而是一种启停设备。为适应启动时的加速和停止时的滑动,磁带上块与块之间隙。间隙通常为1/4--3/4英尺长。间隙是一段空白区,不存放数据信息。
一个信息块就是磁带存储器的一个物理记录。通常一个信息块可存放多个逻辑记录。
磁带存储器具有存储量大的优点。一卷磁带可存10-20兆字节信息,而且存满后可卸下换上空带。
磁带存储器是一种顺序存储设备,它的主要缺点是读写速度慢。磁带存取速度取决于磁带的存储密度和走带速度,实际上磁带花在定位上的时间往往比较长,如果磁头离所找的块很远时,往往花十几分钟才能定位。因此磁带存储器适合于顺序存取,即读写一块之后,下一次读写它后边的相邻,这样可以减少定位时间。
磁盘存储器是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外存设备。微机上使用上的磁盘分为两种:硬盘和软盘。硬盘容量通常从几十兆字节到几百兆字节,甚至几千兆字节。软盘容量常为所欲为360kb、720kb、1、2mb、1、44mb。磁盘有点像唱片,担磁盘的磁道不是螺旋线,而是同心圆。若干个盘 可以通过一个主轴串在一起,构成一个盘组。各个盘面半径相同的磁盘在一起称作一个柱面,盘组有多少个盘面,则说每个柱面有多少个磁道,一个磁道可分为若干段,每段是一个物理记录,一个盘组上从大到小的存储单位为:柱面,磁道,物理记录
读写磁头有二种类型,一种是固定头,即每个盘的每个磁道都对应着一个专用的磁头,目前使用的是活动头,即每个盘面只对应一个磁头,安放在活动壁上,通过活动臂进退而找到指定柱面上的磁道。所有磁头在每一时刻总是对准一个柱面上的各个磁盘。
读写盘子上的信息,首先要经过定位动作:(1)选定柱面:通过磁臂移动使磁头对准指定的柱面。这是机械动作,平均要几毫秒至十几毫秒。(2)选定磁道:即选择对应着所需盘面的磁头,这由电子线路实现,速度快。(3)找物理记录:磁头定位道要读写的区 ,这是机械动作,速度较慢,需要几毫秒至十几毫秒。真正用到读写信息的时间比定位时间少得多。
与磁带存储器相比,磁盘存储器的优点是存取速度快,既适应于顺序存取,又适用于随机存取。
主机对外存储器的数据不能直接地进行存取。要读外存上的数据,首先要通道把数据读到内存缓冲区,然后从外存区读取数据。写数据时,将数据送到缓冲区,再通过通道将缓冲区内容写到外存储器。一次从内存读数据或往外存写数据的过程称作一次访外。一次访外可传送若干个字节,访外时间包括定位和传送时间,节省存取时间的一个有效办法是,使每次访外,在内存和外内之间传送一批较大的数据,从而减少访外次数。
分页块的存储方法是一种有利于减少访问外存次数又便于管理方法,一个块页是磁带或磁盘上的一个物理记录,它包括多个逻辑记录,内存中设置的缓冲区应该和页块的大小相等。每次访外,是把一个页块读入一个缓冲区或者把一个缓冲区写到一个页块。
若一次访外所传送的页块上有多少在近期进行处理的逻辑记录,则分页块的存储方式可以使访问次数大大减少。
这时我们可以用访外次数作为衡量检索效率的一个重要参数。检索一次,访外次数越少,效率越高,相反,则效率就越低。另一个衡量检索效率的参数是磁头定位,检索某一记录,磁头定位时间越少,效率越高,否则,效率就越低。
沉
文件在外存储器上组织结构主要有三种:顺序文件、散列文件、索引文件。这三种组织方式分别适于不同的外存储器,它们的检索效率是不同的,下面分别讨论这几种文件在外存储上是如何组织的,有关的运算是如何实现的1)三级存储体系
常见的三级存储体系(从cpu往外)是:cache、主存、外存。
主存储器用来存放需cpu运行的程序和数据。用半导体ram构成,常包含少部分rom。可由cpu直接编程访问,采取随机存取方式,即:可按某个随机地址直接访问任一单元(不需顺序寻找),存取时间与地址无关。存储容量较大,常用字节数表示,有时也用单元数×位数表示。速度较快,以存取周期表示。
cache位于cpu与主存之间(有些cache集在cpu芯片之中),用来存放当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它的内容是主存某些局部区域(页)的复制品。它用快速的半导体ram构成,采取随机存取方式。存储容量较小而速度最快。
外存储器用来存放暂不运行但需联机存放的程序和数据。用磁盘、光盘、磁带等构成,磁盘用于需频繁访问场合,光盘目前多用于提供系统软件,而磁带多用于较大系统的备份。cpu不能直接编址访问外存,而是将它当作外围设备调用。磁带采取顺序存取方式。磁盘与光盘采取直接存取(半顺序)方式,先直接定位到某个局部区域,再在其中顺序存取。外存容量可以很大,以字节数表示。由于外存的存取时间与数据所在位置有关,所以不能用统一的存取周期指标来表示。例如磁盘的速度指标可按其工作过程分成三个阶段描述:①平均寻道时间②平均旋转延迟(等待)时间③数据传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