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第二届“攸乐古茶文化节”在景洪市基诺山乡举办。精彩的斗茶赛事和丰富多彩的古茶文化节活动,引得众多茶叶爱好者及游客驻足,一览基诺族茶文化风情。
文化节紧紧围绕“以茶会友·相约攸乐”主题,以“展示茶历史、繁荣茶文化、打造茶品牌、复兴茶产业”为契机,从祭茶、采茶、制茶、做茶、斗茶等方面,向世人展示了活化石般存在的攸乐古茶文化。
祭茶仪式:祈求茶叶丰收
上午8时许,基诺族古朴神圣的祭茶活动在巴亚村委会茶地村民小组的茶园里拉开序幕。只见祭茶师选出一块茶叶生长较为茂盛之地,把草烟、干毛茶、鸡蛋、槟榔树皮、槟榔叶、槟榔果、竹筒酒水、生米等祭品一一摆好。其后,祭茶老人白佳林一边念着祈神的祭词,一边将宰杀的鸡血洒向茶地,并撒下生米,向茶神祈求茶叶丰收。
据了解,祭茶是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带有原始的宗教色彩,承载着浓厚的社会文化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祭茶活动已成为许多茶农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制茶比赛:成为技艺培训场
当天的基诺山乡大鼓民族文化广场,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在众多茶商、茶客和群众的围观下,在广场右侧6台并排的液化气燃灶的不锈钢台面上,参赛茶农选手专注而娴熟地翻炒茶叶鲜叶,参加传统手工制茶技艺擂台赛。
该乡7个村委会的50多名基诺族茶农、茶工选手参加了采茶、手工制茶技艺比赛。各村和合作社还选送了14份古树茶、16份生态晒青茶样参加干毛茶评比大赛。
在传统手工晒青制茶技艺比赛现场,担任本届古茶节专家审评组长的云南农大普洱茶学院副院长、教授周红杰等评委,走到灶台前,对选手翻炒杀青手法、温控等作指导,并亲自动手示范茶叶杀青、揉捻技术。审评组将同样鲜叶用柴火和液化气两种灶台炒制的干毛茶进行现场开汤审评,并当场让茶商、茶农品尝;省茶科所副所长、研究员何青云现场点评两种燃灶加工的茶叶品质,讲解使用液化气燃灶进行茶叶杀青的技术要领,以及用清洁能源炒制茶叶的优越性,引导茶农逐步用新能源替代薪柴作燃料加工茶叶。
基诺山乡政府负责人说,举办攸乐古茶文化节,让基诺族茶农相互交流学习,提高茶叶原料品质、茶叶釆制技能水平,促进该乡普洱茶产业发展。同时,通过开展茶叶质量比赛、茶叶展销、基诺族茶饮食体验等活动,进一步弘扬攸乐古茶文化,让更多茶叶消费者认识和喜欢基诺山茶叶,扩大基诺山茶的知名度。
文化节:再现攸乐古茶文化
世居攸乐山的基诺族祖先创造了独特的攸乐古茶文化,至今,基诺族人民依然传承着古老的茶俗文化。在基诺族的茶事中,有传说故事、祭祀活动,也有以茶为菜的习俗。当天的会场有一个展区摆满了基诺族美食,别具特色的火燎茶、色泽味佳的凉拌鲜茶夺人眼球,让广大茶叶爱好者和群众能亲身体验舌尖上的茶叶美食文化。现场制作的嘎哩啰凉拌茶、蚂蚁蛋凉拌茶、竹虫凉拌茶、螃蟹凉拌茶、腊卡泡饭等一系列茶饮食,引得观众垂涎欲滴;展区另一侧,天工茶、竹筒茶、火燎茶、包烧茶等纯手工系列茶产品以古朴而精巧的工艺引来观众阵阵赞叹。
攸乐茶在清朝时被列为贡茶。清人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写到:“普洱茶名重于天下,出六大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漫撒,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数十万人。”如今,一百多年过去了,攸乐茶山的5000多亩古茶树仍长得枝繁芽肥。
一位香港游客专门带着家人慕名前来参加攸乐古茶文化节。他表示,现场品尝到了各色茶叶制作的美食,所选取的食材生态而又特别,这些在大城市里根本无法想象的食材,在基诺族人民手中,散发出了不一样的光彩,其菜品不仅视觉上十分美观,而且味道新鲜可口,让人充分领略到古朴自然的基诺族茶文化风采。原题:《茶香基诺山再现“活化石”——第二届“攸乐古茶文化节”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