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d是surge protective device的简写,中文名称有:电涌保护器、浪涌保护器、防雷栅、雷电浪涌防护器、防雷器等。
spd浪涌保护器其内部包含至少一个非线性元件。当电涌出现时,spd能在极短的时间导通,将电流泄放到地,其响应时间为ns级(10-9s),而电涌的上升速度一般为μs级(10-6s),因此spd可以把电压限制在安全的水平,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
spd浪涌保护器可以理解为一个“瞬时接地设备”,对于不带电的物体如设备外壳、管道等,一般可以直接接地,而对于带电的线路,通过spd来“瞬时接地”。
spd浪涌保护器内部常用的非线性元器件有tvs(瞬态抑制二极管)、压敏电阻(mov)和气体放电管(gdt)。
这几种元件中,tvs响应快,但放电电流较小,gdt放电能力大,但是响应较慢,mov的放电能力和响应速度均居中。
spd种类繁多,从应用的角度,我们可以把spd分为电源spd和信号网络spd。两者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1) 电源回路工作电流大,而信号网络回路工作电流较小。
2) 电源spd要求的放电电流较大,而信号网络回路要求的放电电流较小。
在实际应用中,电源spd一般并联安装,采用mov单级保护。
采用并联安装,是因为电源回路工作电流大,如采用串联安装,则spd需要承受很大的回路工作电流。
采用mov,是因为tvs放电能力不足,而gdt存在工频续流问题。采用单级保护(且不同级之间要求间隔一定的距离),是为了满足能量协调要求(后附工频续流和能量协调概念解释)。
地凯科技信号spd浪涌保护器一般采用串联安装方式,采用gdt和tvs两级保护。spd可以用串联安装方式。
采用串联安装方式,首先是因为信号回路电流小,另外串联安装可以做到多级保护,并且满足能量协调。
采用gdt(和tvs)而不采用mov,是因为mov结电容较高,且放电能力相同的情况下,其尺寸比gdt大很多。另外,信号回路由于电流(电压)较小,使用gdt时也一般不需要担心工频续流问题。
补充知识1:什么是工频续流?
gdt(气体放电管),属于开关型元件,其开关状态取决于其内部空气是否被击穿。使用开关型元件的spd称作开关型spd。开关型,顾名思义,就是工作在“开”和“关”两种状态。
当电力线上的电压低于其开启电压时,其工作在“开”(高阻)的状态,当电力线电压高于其开启电压时(如电涌产生),其工作在“关”(导通)的状态,可以泄放很大的电流。开关型元件的导通状态通常是气体弧光放电的过程,因为维持弧光放电的电压只需要几十伏(通常低于电力线的额定工作电压),所以在电涌消失后,施加在spd上的电力线电压使得弧光放电得以维持,这就是工频续流。工频续流会使得在电涌消失后,spd无法返回到开路(高阻)状态,造成spd发热甚至炸裂,引发火灾事故。所以开关型spd一般只用于电源系统n-pe之间(或低压低流的信号系统中),如果要应用在电力线上,其必须具备续流遮断能力。
补充知识2:什么是能量协调?
所谓能量协调,就是多级spd或保护元件,其放电能力大小不一,在一起使用时,必须使雷电流合理分配,以保证放电能力较小的spd或元件不会损坏。
如下图,spd1放电能力大,残压高,spd2放电能力小,残压低。为了达到较好的保护效果(放电能力大,而且残压低),同时使用spd1和spd2。但实际情况下,雷电流并不一定按你预想的那样,大部分经spd1泄放,少部分经spd2泄放。如果做不到能量协调,spd2会因为分担过大的雷电流而损坏。
同样,对于信号spd,也存在能量协调问题。如果能量不能协调,tvs就容易损坏。
电源spd在安装时要求两级之间间隔5-10m的距离,就是为了实现能量的协调;信号spd一般会在gdt和tvs之间加上一个耦合电阻,其目的也是为了实现能量协调。因为电阻会消耗功率,所以只适合在电流较小的信号回路加。
以上了解了spd的基本工作原理,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spd的主要技术参数、spd选择。
电源spd的主要技术参数和选择:
1.大持续工作电压uc
2.放电能力
标称放电电流in(8/20us): spd能承受该波形冲击10次以上。
大放电电流imax(8/20us):spd能承受该波形冲击至少1次。
冲击放电电流iimp(10/350us):spd能承受该波形冲击至少1次
3.电压保护水平up
4.spd的组合模式
spd是一个“瞬时等电位连接”设备,在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其呈现“开”(高阻)的状态,因此spd的uc值必须高于系统可能出现的大持续工作电压,否则spd安装后,还没等浪涌产生,spd就已经损坏,甚至可能引起火灾事故。
对于uc的选择,标准中gb 50343建议如下:
在这里需要注意相电压和线电压的区别。比如220/380vac电压系统中,相电压是220vac,线电压(两相之间)是380vac。电源spd一般是安装在相与零或相与地之间,所以uc值应该和相电压220vac比较。
在实际的应用中,uc值一般都会多留一些余量。不同国家,质量情况不同。欧洲发达国家,较稳定,uc的余量会小一点。我国电质量一般,uc余量要大一点。而在一些东南亚国家,质量可能较恶劣,uc值需要更高一些。
spd的放电能力是spd的核心性能指标,理论上越大越好。其选择可以参考gb 50343标准。
这个表格,是根据被保护系统的重要性(abcd等级)和spd的安装位置(防雷分区),来选择spd合适的放电电流。系统的重要性等级越高,spd安装位置越“靠外”,选择的spd放电电流应越大。
需要理解的几个概念:
1.雷电防护等级
根据防雷装置的拦截效率e来确定,级为98%,b级为90%,c级为80%,d级为80%以下,越重要的建筑,要求的拦截效率越高。由于拦截效率e理论上定量计算比较复杂,标准中还给出了定性的划分参考。在此不做深入介绍,可参考gb 50343第4章,雷电防护等级划分和雷击风险评估。
2.雷电防护分区:
lpz0a(lpz:lightning protection zone),表示该区域无任何防护,受直接雷击和全部雷电电磁脉冲威胁的区域。
lpz0b,表示受直击雷保护,但是受到全部雷电电磁脉冲威胁。
lpz1,表示受直击雷保护,且内部雷电电磁脉冲经屏蔽后已经衰减。
lpz2~n,表示受直击雷保护,且内部雷电电磁脉冲经进再次屏蔽后继续衰减。
电压保护水平up:up值是“表征spd 限制接线端子间电压的性能参数”,是一个“门槛”值,也就是说,在规定的波形下测得的spd的限制电压,都不会超过这个值。
从单一维度讲,up越小越好。但实际上,up值和uc、测试波形相关。uc越小,测试波形的峰值电压、电压上升速率或电流越小,up越小。标准中,建议up≤0.8uw,uw为设备耐压值。一般情况下,这个条件并不难满足,所以在选择spd时,应重点确认产品的uc和放电能力。
*实际应用中,有可能up大的spd,实际残压反而更小。
假设一个场景,两台基于mov的电源spd,uc相同,第1台spd,in=20ka,up=1.5kv;第2台spd,in=10ka,up=1.3kv。第1台spd的up=1.5kv是在20ka下测得的,而第2台spd的up=1.3kv是在10ka下测得的。在实际应用中,面对同样的冲击电流,第1台spd的残压理论上会低于第2台spd的残压,尽管第1台spd的up高于第2台。
最后是电源spd的组合模式。它需要根据电源系统的类型来选择。
同的电源系统,推荐的spd组合模式如下:
tn-s:4p(3p+1)
tn-c,it:3p
tt:3p+1
单相tn:2p
单相tt:1p+1
关于电源系统的类型的区别和为什么选择对应spd组合模式,在此就不深入介绍了。
信号spd的主要技术参数和选择:
1.大持续工作电压uc
2.额定工作电流il
3.放电能力
4.电压保护水平
5.其他要求
1.uc:原理上与电源spd一样,uc应大于回路的大工作电压,且留有一定的余量。不过相比电源spd,信号spd的uc余量可以小一些,因为信号回路电源相对稳定。
2.il:由于信号spd一般采用串联安装方式,il不得小于工作回路的持续工作电流。如果是采用并联安装方式,则不需要考虑该参数。
3.放电能力:由于信号、信号相关设备的多样性,实际应用中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在工控行业,一般要求in≥5ka,不少品牌已经可以做到in=10ka。
4.电压保护水平,原理上与电源spd近似。实际应该中需要考虑被保护产品的耐压性能。一般来说,如果被保护产品符合基本的emc要求,up值一般都满足要求。如果被保护产品耐压水平很低,另做考虑。
5.其他要求,如产品的接口类型、保护线数、安装方式、带宽(高频信号时需要考虑spd引起的信号衰减)、防爆要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