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数控机床的产生及发展

发布时间:2024-07-26
baidu_bookmark_start_6 style=display: none; line-height: 0px;>‍baidu_bookmark_start_8 style=display: none; line-height: 0px;>‍小型数控机床baidu_bookmark_end_9 style=display: none; line-height: 0px;>‍baidu_bookmark_end_7 style=display: none; line-height: 0px;>‍的产生及发展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机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是实现上述要求的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它不仅提高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大大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 大批量的自动化生产广泛采用自动机床、组合机床和专用机床以及专用自动生产线,实行多刀、多工位多面同时加工,以达到高效率和高自动化。但这些都属于刚性自动化,在面对小批量生产时并不是适用,因为小批量生产需要经常变化产品的种类,这就要求生产线具有柔性。而从某种程度上说,数控机床的出现正是很地满足了这一要求。
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地研制出一套三坐标联动,利用脉冲乘法器原理的试验性数控系统,并把它装在一台立式铣床上。当时用的电子元件是电子管,这就是代世界上的台数控机床。 我国是从1958年开始研究数控技术,一直到60年代中期处于研制、开发时期。当时,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研制出试验样机,开发也是从电子管开始的。1965年国内开始研制晶体管数控系统。从70年代开始,数控技术在车、铣、钻、镗、磨、齿轮加工、点加工等领域全面展开,数控加工中心在上海、北京研制成功。在这一时期,数控线切割机床由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在模具加工中得到了推广。
80年代,我国从日本发那科公司引进了5、7、3等系列的数控系统和交流伺服电机、交流主轴电机技术,以及从美国、德国引进一些新技术。这使我国的数控机床在性能和质量上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1985年,我国数控机床品种有了新的发展。 90年代以及接下来主要是向高档数控机床发展。
上一个:长期使用电脑喝哪些茶保健
下一个:你了解真正的“明前茶”吗?

正确使用防腐热缩带的步骤
电机动态扭矩检测设备_5NM机械电机扭力测量仪器厂家
六级撞击式LB-KHW-6空气微生物采样器
云浩数控机床附件钢制拖链品质有保证
小米not4怎么开机,小米4手机怎么开机呀
RC0603DR-07698KL,0603 698KΩ 0.5% 1/10W 电阻
空调送风管道如何选择温湿度传感器?
黄山栾的播种繁殖与管理
抹灰作业分包企业资质标准有哪些?
日本空气负离子检测仪验收发货(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