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光谱仪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4-07-25
荧光光谱仪的历史
1.原理
在吸收紫外和可见电磁辐射的过程中,分子受激跃迁至激发电子态,大多数分子将通过与其它分子的碰撞以热的方式散发掉这部分能量,部分分子以光的形式放射出这部分能量,放射光的波长不同于所吸收辐射的波长。
后一种过程称作光致发光。分子发光包括荧光、磷光、化学发光、生物发光和散射光谱等。基于化合物的荧光测量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子荧光光谱法。
由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切光器使其变成断续之光,通过激发光单色器变成单色光,此光即为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被测的荧光物质在激发光照射下所发出的荧光,经过单色器变成单色荧光后照射于光电倍增管上,由其所发生的光电流经过放大器放大输至记录仪。一个激发,一个发射,采用双单色器系统,可分别测量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2.分类
荧光光谱仪是测定材料发光性能的基本设备。通用荧光光谱仪大致可分为3种:
(1)基本型:在200-800 nm的紫外可见波段的稳态光谱仪。
(2)扩展型:覆盖200-1700 nm波段的紫外可见-近红外稳态光谱仪。
(3)综合型:覆盖上述两个波段,同时可测瞬态光谱的光谱仪。
3.主要用途
(1)荧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
(2)同步荧光(波长和能量)扫描光谱;
(3)3d(ex em intensity);
(4)time base和cwa(固定波长单点测量);
(5)荧光寿命测量,包括寿命分辨及时间分辨;
(6)计算机采集光谱数据和处理数据(datamax和gram32)。
4.发展历史
次记录荧光现象的是16世纪西班牙的内科医生和植物学家n.monardes,1575年他提到在含有一种称为“lignumnephriticum”的木头切片的水溶液中,呈现了极为可爱的天蓝色。在17世纪,boyle(1626—1691)和newton(1624—1727)等科学家再次观察到荧光现象。之后荧光就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研究兴趣,荧光分析方法也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生物和化学分析当中。
当然荧光分析方法的发展,与仪器应用的发展是分不开的。总体来说,荧光光谱仪自问世以来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1)手动式;
(2)自动扫描;
(3)微机化。
上一个:电子元器件购买渠道有哪些?电阻、电容购买上什么网?
下一个:旺诠RTT12223JTP电阻

红外压片机的安全操作规则
笔记本电脑屏幕169是什么意思(笔记本电脑屏幕169和32)
氟塑料电缆生产与应用
如何维护保养magneta电机马达?
如何鉴别振动筛所用不锈钢材质的优劣
不用鲁大师怎么看内存条品牌,如何查内存条牌子
全省茶叶机采和机耕现场观摩会在建瓯市召开
手机锁住了怎么打开usb调试,手机锁屏后怎样打开手机usb调试
魅蓝怎么设置屏幕旋转,怎么设置时间显示在手机屏幕上
提出六大主要任务!辽宁省出台危废集中处置设施建设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