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的发生大多由于高温,高湿,空气不洁和通风不良所致。低温多湿,或阳光不足的阴雨天,也是最容易发生,但无前者情形严重,在此情况下,兰花大多生长太快,组织柔弱,致使各种病菌容易自叶子的气孔中穿入体内。如果管理得当,兰株生长强健,各种病虫害就不易发生,但是病菌随风到处飞散,或早已有各种病菌存在兰花的叶面和茎上,只因环境条件不合,未能发生繁衍,倘若环境一旦适合,即迅速自气孔或伤处穿入组织内,及至发觉,已成病害,所以病虫与环境及管理有密切的关系。
为害兰花的病菌,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是细菌(bacteria),多在植物组织内繁殖,成熟后,即于叶面或患处分泌出如水滴状,因浇水,手触,昆虫及植株与植株的接触,而发生传染。
第二种是真菌(fungus),是由像蜘蛛网体的菌丝,在兰花叶和茎内生长,生长的时候,迅速破坏植物组织,此类真菌唯一可看到的现象只有它的孢子,此种孢子,就像细菌一样可以传染各个植体。
第三种就是病毒(virus),是一种生理与组织上的病害。
各种病菌,在春秋两季病菌的活动力较弱,所以在这两个季节可以每两至三星期施用一次杀菌粉1000倍稀释液来预防,而在夏季则是病菌活动力最强的时候,可以一至两个星期喷洒一次杀菌粉稀释液,而可湿性杀菌粉都会在植株上留下药斑,可加入展着剂合并使用,并保持叶片的净洁,所有的杀菌粉皆只能将在植株体外的病菌消灭,若是感染到真菌病时所有的患处应立即切除,已入侵于植株体内的病菌,是无法被杀菌粉所左右的,目前的杀菌粉是只能预防,并不能根治。
由于植物它不像动物,动物在受了伤,经过治疗伤口会慢慢的癒合,但是,植物一但有了病害后,经过治疗,叶子的叶肉组织再也不会长出来了,病症就会一直留在那边,直到那片有病症的叶子老化掉落。
一、真菌病害
侵害蝴蝶兰植株的真菌有1、phytophth a palmiv a;2、phytophth a parasiticao,这两种真菌在夏季高温多湿的季节最为猖獗,所有蝴蝶兰的植株也在此季受害最大,所以,前面一直强调栽培环境的重要,一般受真菌感染的病株,刚开始用肉眼可观察得到时,已是墨绿色向光透明的小斑污点,此污体快速很快,若发现蝴蝶兰有这种情况时,需要立即用刀剪去除患部,而去除的面积,需要较污渍点周边各宽10mm左右,以防有少部分真菌已侵入良好的组织内,但仍用肉眼无法辨别,所以去除部分必须连带周围的一些好的组织,其去除用的刀剪,刃部在使用前后,皆需用75%的酒精消毒,伤口亦用酒精擦拭涂抹,因酒精能烧灼伤口表面的细胞,亦能消灭任何附着于伤口的细菌,经涂抹酒精后的伤口,于第二、三天便可看到一层烧灼干瘪后的白色形成层,这表示受破坏的伤口已无碍了,不再受外来的细菌侵入和伤害。
经真菌感染后的株体,其患部用手轻触后表皮即破裂出水,并带有腥味,若真菌感染到叶心部位,这一棵蝴蝶兰需用立即将受感染的部位割除,以求保命,若没有发觉或不在意,那么这一棵蝴蝶兰可能回天乏术,对于普通品种来说,可能不必惋惜,若对于名种,那真的是得不偿失,虽然被割除生长部位的植株,其侧芽也不一定能完全成活,但只要切除后的伤口立即用75%酒精涂抹,一般长出侧芽的机会有七成以上,但在切除患部后,其给水量要减少到最低程度,并将患株置放于光线较弱的地方,以利其侧芽长出。患处经切除后,需妥善处理,以防真菌扩散,最好用火烧掉,或浸于消毒水中,当然,火烧是最经济又省事。
虽然经试验,根部无法直径受真菌感染,但却能由叶片或株茎感染至根部。在适当的环境下,整盆的聚合苗,只要有一棵小苗受到感染,而不将其处理,在两三天内整盆的小苗都会受到真菌侵袭,而全部死亡。所以建议用大聚合盆的兰友,需要注意这个缺点。
二、细菌性斑点病
症状
此病主要是由cercosp a菌所造成,发生在叶上,叶面上散布着5mm~10mm大小的淡黄色圆形状病斑,叶的背面伴着尘土状的霉,变黑色斑点,此黑色的霉状物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此病发生在高温炎热的夏季,在蝴蝶兰中一些较惧光惧热的品种,像是p.lueddemanniana, p.mariae, p. micholitzii ... 等,最容易发生,此病多会伴随着肥伤,药伤,日烧病发生,是由于浇水所造成,初发生时,一般均会以可湿性粉剂治疗,但病情仍会持续恶化,令人感觉无法控制,最后叶肉组织坏死,变成有如烧灼后的黑色。
防治方法
1、进入夏季时,注意种植场所通风,利用晚间浇水。
2、施肥时直接浇灌盆内,尽量避免喷洒叶面。
3、有发病的植株,移至通风阴凉处。
三、白绢病
症状
最初老叶软化变黄,逐渐枯干,蔓延到心部而死亡。
防治方法
1、发现症状时,用刀切除有病斑的假球茎,连同栽植的盆器、植料、用火烧毁。
2、 留下健康的假球茎,用清水洗净,再侵入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1%硫酸铜10分钟消毒,再栽入新植料中,或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茎基,隔7天浇1次。
四、花瓣灰斑病
危害症状
花及萼片,病征为小圆色斑点。
防治方法
预防重要,开花初期每隔1~2个月喷施一次下列药剂:
50%扑灭宁可湿粉剂、50%依普同可湿性粉剂,23.7%福元精水悬粉、50%益发剂。(欲使用之药剂先试喷少许植株,确定对蝴蝶兰花朵无药害后再喷施)。
五、斑点病
(uredo japanica b. et.c. spot)
症状
此病多发于兰花的叶上,发病初期是叶上有直径约2~3mm的圆形黑褐色斑点,会腐烂局部或是整个组织,是一种真菌病,其传染则是由叶下的孢子。此病多发生于低温,多湿的天气且通风不良。
防治方法
1、使叶面常保持干燥。
2、阴湿或寒冷天气的晚上勿浇水。
3、使养兰的处所保持通风,勿使多湿的空气淤滞。
六、炭疽病
症状
种植太密,通风不良、水分失调或伤口病原容易侵入发生。患病初期叶片产生褐色凹陷小点,以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病斑,严重时病斑中央有坏疽现象。
防治方法
1、种植勿太密,光照、排水、通风需良好。
2、养成健壮植株,勿日灼、寒害、药害、肥害。
3、切除患部,每隔2周喷洒代森锰锌500倍液或克菌丹500~600倍液,作为平时预防。
4、治疗时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咪鲜胺3000倍液,每周喷洒1次。
七、褐腐病
(bacillus cypriped)
症状
是兰花病害中最厉害的一种,初期发病在叶或茎内显有肉桂色,或淡焦褐色,渐次变为浓褐色表面呈皱折状,周边如淡色水湿状。此病发展极快,早晨尚为一淡焦褐色斑点,中午已使受害部变为黄白色,至下午或翌晨则已全株变为褐色而腐烂。它是一种细菌性病,大多发生于春夏秋各季,尤以春夏之季梅雨期最甚,因雨期空气中湿气甚多,兰株生长快速,叶肉组织柔弱,一但得病,极易蔓延。
防治方法
1、如发现病害尚未扩大时,即将发病部份剪除,切除部份可以用杀菌粉直接涂抹,并应停止浇水一周。
2、如发现全株受害,将全株一同丢弃或烧毁。
3、在梅雨季或是雨季时,经常喷洒杀菌粉约1000倍稀释液预防。
4、常使养殖场所阳光充分,通风良好,并保持清洁。
八、生理性病害
【低温黄斑】
症状
白花品系发生率高。小苗叶表上为黄色斑点,成株则为圆形黄斑呈单一圆或同心圆状。
防治
冬季温室内温度保持在20度以上。择黄圆斑发生率较低的品系作为育种及繁殖的亲本。
【日烧烫伤】
症状
叶黄,严重者变成黑色之焦状或白色之褪色斑。烫伤部位长出新叶后有变形之现象。
防治
尽量减少温室内之光线强度,浇水时尽量沾到叶上。
【低温寒害】
症状
叶基部出现水浸状黄绿色之症状,数日后呈白色之凹陷干枯状,严重者叶随后即脱落。
防治
低温出现时,做好保温预防工作。
【药害】
防治
蝴蝶兰对药剂抵抗力较弱,使用前应小规模试用1~2次。尽量避免药剂混用。
九、软腐病
症状特点
病斑可发生于叶片任何部位,一般情况下叶柄基部较多,发生于叶片上的病斑,初为水渍状小点,后迅速扩大,呈椭圆形或圆形病斑,并迅速扩大为淡褐腐烂斑,从叶背侵入的病原菌,叶面呈黄色病斑。从根茎处侵入病原菌,则整株迅速变黄。软腐病腐烂处发出臭气,接着被害部崩溃,内含物流出,病部呈纸状干涸。病斑向外扩展速度,平均每24小时5~10厘米,2~3天后,全叶软腐溃烂。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病部可向其他叶片和根区蔓延,引起全株腐烂死亡。
病原
为一种欧式杆菌属细菌;短杆状,两端较圆,大小为(1.2~1.9)微米×(0.5~0.9)微米,革兰氏染色阴性,鞭毛周生,2~4条,不产生荚膜和芽孢。将患有此病的病叶组织一小块,最好是取自病部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切下,放在玻片上的水滴中,加盖玻片轻压后,立即放在显微镜低倍视野下检查,切口处常有大量混浊的细菌溢流出。
发病特点
品种特性、栽培条件、气候条件对于病害的发生与发展都直接或间接影响,掌握、运用这些规律,加强栽培管理,对于软腐病防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不同季节对软腐病的影响:蝴蝶兰软腐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季,即所谓蝴蝶兰休眠季节,软腐病发生较轻,荫棚栽培蝴碟兰软腐病每日株发病率为0.01%~0.02%,且在器官内扩展蔓延速度慢;3~4月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