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碗是当今人们喝茶最常见的茶器,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天、地、人,取“天地人和”之意,又叫三才碗。清宫剧中,盖碗的出现频率更为频繁。
可见,盖碗果然是个讨喜的器物。不过这小小的盖碗虽普遍却并不简单呢。一般来说盖碗适泡于所有的茶,但不同的器型、款式也有相对更适合泡饮的茶类。
我们来看看常见的盖碗都有哪些?
茶盏盖碗
据考古或文献资料证明,瓷盏在东晋时已有制作,南北朝时饮茶之风逐渐流行起来。唐及五代时期的茶盏开始配有盏托。明清以后的茶盏又配以盏盖,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的三合一茶盏,也就是现在盖碗的前身。
敞口、斜身、深腹、圈足。因其口沿大,散热佳,且底部窄不利于叶底的舒展,故适合芽叶嫩小、不能长时间闷泡的绿茶、黄茶等,避免出现老闷气,使其更加鲜爽清新。
撇口圆融盖碗
现今此种类型盖碗较为常见。碗口略往外撇,滚圆圈足。这种器型最大的优点便是外撇的碗口延伸了盖碗的弧度,在使用过程中不易烫手。
弧腹,肚子略外鼓,较利于对茶叶的闷泡。且其聚香和聚味的效果明显更好一些,用来冲泡乌龙茶,或者古树生普这些叶底较大的茶,综合口感可以得到提升。
卧足盖碗
敞口,浅腹,卧足。是明、清时期流行的一种杯式,因杯底无圈足,呈内凹的卧足而得名。
常配以茶托作个人饮茶盖碗冲泡名优绿茶,也可冲泡大宗红茶、绿茶等,器型呆萌有些笨拙稳重感,和韵味厚重的黑茶也是绝配。
马蹄盖碗
流行于明清。敞口,斜削腹,内凹底小平底。官窑器底大多有年款,形状倒置似马蹄。明代以回青、洒蓝、孔雀蓝、白釉等品种为常见。清代雍正年间较为流行,多作斗彩,以腹部饰四团花者为常见。
但马蹄盖碗易烫手,且其器型底部较窄,不利于茶叶冲泡时翻滚,故冲泡绿茶、红茶、黄茶类可不用沸水冲泡,并适合用细水长流的注水方式的茶更佳。
鸡缸盖碗
杯上以斗彩绘画雌、雄鸡及雏鸡,间以山石、兰草、牡丹。鸡缸纹饰以成化斗彩绘制,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彩瓷工艺。成化时代,斗彩器的颜色品种多、且能根据画面内容需要自如配色。这些因素致使羽毛色彩繁多的鸡能够被栩栩如生的表现出来。已然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的动物:鸡,便被选作最佳“炫技”的纹饰。
因敞口,深腹,卧足的器型特点,用她来冲泡云南大叶种茶,水仙、凤凰单丛、台湾乌龙等叶底舒展后较肥大的茶再适合不过。
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
现在,快去选择一款合适的盖碗泡一盏好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