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实际软件应用中,如果在应用的时候掌握了一些小技巧,有时候就能化烦为简,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下面谈一下我在一个梁很多,而且编号都不相同的工程中,对梁及周围一些造型构件的处理方法。(图:梁几乎没有一样的)
本工程梁很多,而且编号不尽相同,图纸上标得相对较乱。如果按照常规做法,我们先定义梁构件,绘制梁,再进行识别。需要翻三遍的图纸。我们在定义梁的时候先要翻一遍图纸,把梁一一进行定义;画梁的时候还需要翻一遍图纸,把梁画上;然后识别(由于梁与梁存在互为支座关系,所以不好画一根识别一根)。
我看过图纸后了解到:由于本工程是住宅,梁宽同墙宽,均为200。所以定义梁构件时,先定义了三种梁,它们分别是kl1、l1和xl1,然后我按图纸把梁画上,凡是kl,我都画上定义kl1的梁,l画上定义为l1的梁,xl画上定义为xl1的梁。这样布置起来很快;然后我打开构件属性管理器,分别对每个不同的梁进行修改(相当于在构件管理器中定义梁),这样,找梁只要找一次,而且布置梁也快多了。还比较直观。
梁定义好后接下来要进行识别,横向梁的识别比较简单。横向梁是平的,符合人的视觉习惯。但是竖向的梁,由于梁比较多,原位标注的时候,我要把脑袋歪着看,比较累。如果大家也像我一样,可以尝试用我的方法。将竖向梁横过来看。所以我用了软件中的“块旋转”功能。柱、墙同时也旋转过来了,不用担心支座的问题。由于旋转后部分柱子可能重合进而影响柱(墙)构件的个数。所以我会建两根专门用于旋转用的辅助轴线,之后等梁全部处理完后再将梁旋转回初始位置。
梁处理完毕,还要考虑附在梁上的一些造型。这些造形单根输入当然没什么问题,但是我还要去计算根数。量多,速度太慢。所以,我按图纸把它们定义成梁。造型的通长分布钢筋用梁上(下)筋处理,反正它们到边也是锚固。造型的其它钢筋,在梁的其它箍筋中处理。至于有些形状定义不出来的钢筋(如下图),我直接把它们换算成其它形状钢筋,先不要管形状,只要总长对就可以了,因为我只要量的准确性。定义好之后,我在分层梁里把这些造型画上,这样,梁造型的钢筋根数,再也不需要我按计算器一个一个的计算。这些方法也适合女儿墙钢筋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