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茶是中国专制时代的特有产物,也是中国古代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社会现象。它是由皇帝钦定或地方纳献,将地方品质最佳的茶叶进呈给皇帝的一种封建制度。
翻开易武的历史之书,虽着岁月的灰尘却难掩其光华,普洱茶、贡茶就这样呈现在世人面前。易武,一座隶属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边陲小镇,本寂寂无名,却因茶热闹了百余年。
据《贡茶案册》记载:普洱茶一直延贡至宣统三年。若从1744年正式列入《贡茶史册》起算,清朝贡茶岁贡实施了约170年,而由易武土司主办的就达130年。因此,易武也被称作“中国贡茶第一镇”。
正是由于易武贡茶的辉煌历史,也成就了一批“老字号”茶庄。清朝末年,易武茶名声远播,易武的老街上,茶商云集,茶号林立。据资料显示,当年春茶上市的时候,易武街上进出的马匹每天可达500匹之多,往来贸易不计其数,其茶品更是远销海外。
古时凡上品,皆贡之。但现在很多人将其本末倒置,认为只要是“贡”,则为优。殊不知封建制度倒台后,以次充贡者居多。其实贡茶之所以谓之贡茶,其根本原因在于茶叶的品质为上。
所以要做一款被古时皇室认可的茶,并不容易。从选料、采摘到层层把关送入宫中。每一步、每一个流程都要做到精致、用心。
易武曾作为清朝时期的贡茶第一镇,荣光无数,激励了不少茶商茶号,追求品质,比杆贡茶。
好茶叶叶不凡
易武珍稀产区头春古树茶;谨按照一芽一叶、一芽两叶的采摘标准。
每一片茶叶都精心筛选,每一片茶叶都历经选拔,最好的那片,才能留在这里。
普洱茶饼净重357g是先人流传下来的制茶标准,古时称茶饼为圆,为了便于统计,每桶7圆5斤重,所以每圆平分得357克。也就是如今的357g茶饼。在那个运茶多靠马的年代,一匹马刚好可以负重2件,于是357g便成为茶饼的广泛标准。第二层,1000g茶砖。
茶砖最早出现于光绪初年,由于茶叶市场的繁荣,在运输过程中散茶体积大,损耗多,于是商人将散茶压制成茶砖便于运输。可以说茶砖的诞生承载了茶叶贸易的发展历程,如今茶砖已经演变成普洱茶市场上的常见形状。第三层,三样产品:茶针、两个28g品鉴小饼及故宫出版的《茶事未了》。
《茶事未了》一书是由故宫出版有关于茶事之书,书中的“龙团凤饼-皇帝都喝哪些茶”与“谁饮贡茶-乾隆晚年的茶叶赏赐”章节中都有介绍清朝时期云南普洱茶的贡茶身份。
从清朝到如今,易武贡茶虽不再,茶事从未了。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茶之大者,利农利乡。以纯正易武味,打造易武高端品质普洱茶标杆产品,更是易武普洱茶现象级产品。百年来的贡茶岁月,易武跌宕起伏的普洱传奇,将在这一饼中得以重见天日。